【文档说明】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doc,共(13)页,16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16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质量课节2课时课题6.1质量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观察、比较、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观察、实验,认
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教学难点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
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教学器材投影仪、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铁钉、铁锤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室里同学们用的桌椅
又是用什么做成的?钢、铁、木材都是制造物体的材料叫物质.二、新课教学1.质量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用“m”表示.同学们说我们刚才列举的那些物体中还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日常生活中哪里听说过质量这个词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质量和那些质量相同吗?今天所学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而生活中提到的质量表示品质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首先,我们把尺子弄弯,质量发生变化了没有?没有.因为尺子弄弯以后,里面所包含的钢这种物质是不会变的,而且钢的含量也没变.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我们给这把尺子加高温度,让它熔化掉,质量变了
吗?尺子熔化了,就是说这把尺子由固态变为液态,但里面所含钢的量不会有所变化,因此质量不变.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态的改变而改变.把尺子交给同学,让大家往后传递这把尺子,在传递过程中,尺子发生什么变化?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尺子的质量
变了吗?没有,因为虽然尺子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尺子本身所含的钢的量没有变,因而尺子的质量没有变.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备注:综上所述,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形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我们知道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有大有小,既然有大小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要有单位,那么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千克,用字母“kg”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单位:如克(g)、毫克(mg)、微克(μg)、吨(t).1斤=0.5kg1斤=1
0两1t=1000kg=103kg1kg=1000g=103g1g=1000mg=103mg学生看109页小资料2.质量的测量——天平生活中常用秤(出示天平)同学们先来认识天平.[投影]托盘天平天平的最下部分是底座;从底座向上看有一根横梁,在横梁的中间有一刀口把横梁支撑起来,使它可以自
由摆动;在横梁的中间还有一个向上的指针;靠近指针尖端有一个分度盘;在横梁的右端有一个调节螺母;此外还有两个天平盘,用刀口和支架支撑在横梁的两端:每架天平还有自己的一套砝码.同学们在使用天平测质量,操作之前必须熟记下面的要求.[投影](1)每个天平都有
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测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因为手上有汗泥,将砝码弄湿、弄脏后会使砝码生锈、损坏,其质量会发生变化.(3)潮湿的物体和化
学药品容易腐蚀天平托盘,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实验]用天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天平应水平放置天平在使用前必须先调平.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位,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
或指针左右摆动的角度相等时,天平就平衡了.在使用平衡螺母调平时,如指针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往右拧;反之,若指针向右偏,则应向左拧.调平衡后,天平不能再动了.测物体质量时,一般要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估计物体的质量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砝码,如果最小的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就要使用游码.仔细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若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或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则天平再次平衡,砝码盘中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学生做实验及111页想想做做,教师指导。三、课堂
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四、知识小结:这一节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质量测量时必须分步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例如测液体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测出“空杯的质量”.但先测还是后测有很不同的意义)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手调螺母,眼看指针,脑要判断;二
是测量,也就是使横梁恢复平衡,应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五、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6.1质量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单位:千克kgtgmg4、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变化。二、测量:天平1、要求2、使用方法教
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2课时课题6.2密度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观察、实验教学目标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会查密度表。4.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
的一种特性.2.密度公式.教学难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密度公式的理解.教学器材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平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学生测量,老师巡视并适当指
导)通过测量发现,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质量不相同.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一样的.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教学(一)密度1.密度的概念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了解了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
体的体积也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用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铝块分别实验.依次测出铝块的体积填入数据表格(课本113页).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填入表
格中对应的位置上.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书上的方格纸上画出铝块对应的点,并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向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的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板书)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
的公式、单位备注: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密度=体积质量[投影]密度的公式:ρ=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g/cm3=1×103kg/m3.提醒学生注意:(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
住公式.(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
本身特性)决定.看114页小资料水的密度是多少?谁还能说说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生]密度就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如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它的意义就是1m3的铝的质量足2.7×103kg(或说1cm3铝的质量是2.7g).[师]同学们在查密度
表的时候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生]密度相同的不一定足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生]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总结得也很好.下面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
练习,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投影]教材P14例题.提醒同学们练习完后对照教材P15的解法,并注意教材中提示注意的问题.三、课堂练习练习:根据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B.物质
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学生讨论练习后教师评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A、D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体积
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正确,C错误.116页1——5题四、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
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五、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6.2密度1.概念: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2.公式:ρ=m/V3.单位:kg/m3g/cm31g/cm3=1×10kg/m34.物理意义5.例题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1课时课题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课
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观察、实验教学目标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3.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小石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
意义。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
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二、量筒的使用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
直。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
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
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
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
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备注: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三、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进行适当调整。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四、课堂练习:119页1—4题五、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
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六、布置
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一、量筒的使用量程(0—100ml)分度值(1ml)读数方法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1、测量盐水的密度2、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1课时课题6.4密度与社会生
活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讨论、启发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的问题。2.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能运
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2.物质的鉴别教学难点鉴别物质教学器材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2、物质的密度会因为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是直接改变
了哪个量而使密度变化的?3、绝大多数物质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水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4、用密度怎样鉴别物体是由哪种物质构成的方法。二、新课教学一、复习提问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正确回答出后总结:密度是物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设问: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那么它的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二、密度与温度演示课本实验6.4–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原因是:1
、风的形成:2、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升高时,体积,密度;降低时,体积,密度。3、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
较小。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4.水的反常膨胀: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密度;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密度。由此你能正确解释
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吗?5、由水的反常膨胀知道,水的密度在℃时是最大的。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为1×103kg/m3,一般是就是该温度下的密度。6、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备注:三、密度与物质鉴别设问:有一块质量为
10克的奖牌,不知道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如何鉴别一下?我们有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可靠些?1、可以通过间接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其基本思路:先求出该物质的密度数值,再查
密度表确定属于那种物质。此法可以来判断物质的真伪,如阿基米德判断皇冠的真伪。四、课堂练习:123页1—3题五、小结:略六、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6.4密度与社会生活一、密度与温度二、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上
)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1课时课题本章总结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讨论、启发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3.理解密度的概念。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
天平和量筒测体积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2.密度.3.天平的使用.教学难点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3.公式ρ=Vm的正确理解.4.判断空心还是实心的问题.教学器材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板书)二、方法提示一、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实验
室常用的仪器是天平,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等。2.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
尺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m物=m砝+m游。【例题1】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左盘中放入待测物体,右盘中加入35g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这时BA.向右盘中加砝码B.减少右盘中的砝码C.将游码向右移动D.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例题2】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采用了如下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点上;2.调节天平横梁右端螺母;3.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里;4.根据估计用手将砝码放在左盘里,再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5.计算砝码的总质量,并观察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得出所称物体的质量;6.称量完
毕把砝码放回盒内。以上有三个步骤中各有遗漏和错误。该题的正确答案为:A.2中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B.3中将“右”改为“左”;C.4中将“手拿”改为“镊子夹”,将“左”改为“右”。使用天平测细小物体质量,要注意天平的最小称量。若被测物体的质
量小于最小称量,应采用“测多数取平均值”的方法来求得,这种方法通常也叫“累积法”。例如,一张邮票、一粒纽扣、一颗黄豆、一小段棉线等的质量,都可用“累积法”测量。二、对密度公式ρ=m/V的正确理解备注:1.物体的密度由公式ρ=
m/V计算。2.同种物质,密度相同,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m1/m2=V1/V23.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当体积一定时,物体的质量m与密度成正比,即当V一定时,m1/m2=ρ1/ρ2,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V1/V2
=ρ2/ρ1。【例题3】物体a的体积是物体b的体积的1/2,将物体a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物体b放在天平的右盘,天平恰好平衡,则物体a的密度ρa与物体b的密度ρb的比值:AA.2:1B.1:2C.4:1D.1:4三、测定物质密度的有关技法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用替代的方法,也能测出物质的密度,
例如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常用水的体积来替代被测物体的体积。而水的体积是用天平先称出其质量后,运用V水=m水/ρb计算得来,这样就不需要量筒了。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采用溢水法。将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细心收集被溢出的水,并用上述方法计算出体积,该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固
体的体积。对液体采用标记法。将同一容器分别盛水与待测液体至同一记号处(或盛满),容器内水的体积就是待测液体的体积。【例题4】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石蜡的密度,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步骤。【解析】该实验的关键是测出石蜡的体积,由于石蜡不下沉
,可用细线把它和一铁块捆在一起浸入水中,用排水法测出体积,因此该实验还需要的辅助器材有:铁块、细线。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石蜡的质量m。(2)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3)把铁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1。(4)把铁块和石蜡用细线栓在
一起,放入量筒内,让石蜡和铁块全部浸入水中,在记下水面的位置的读数V2。(5)算出石蜡的体积V蜡=V2-V1,则ρ蜡=m蜡/(V2-V1)四、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1)比较密度:根据公式ρ物=m物/V物,求出ρ物,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若ρ物<
ρ,则为空心,若ρ物=ρ,为实心。(2)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V=m/ρ,求出V,再与V物比较。若V<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V=V物,则该物体为实心。(3)比较质量: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m=ρV,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然后将m与物体实际质量
m物比较,若m>m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则该物体为实心。【例题5】有一铁球质量为50kg,体积为1×10-2m3,试判断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kg/m3)【解析】(1)比较体积V=m/ρ铁=6.3×10-2m3∵V铁
>V球∴该球是空心的(2)比较质量m铁=ρ铁V球=79kg∵m铁<m球∴该球是空心的(3)比较密度ρ铁=m球/V球=5×103kg/m3∵ρ铁<ρ铁∴该球是空心的四、布置作业: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本章总结一、质量1.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
物质的多少。2.单位:kg。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天平的正确使用(1)调节底座水平。(2)调节横梁平衡。(3)正确读数2.测量物体的质量3.液体质量的测量三、密度1.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
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2.密度的公式:ρ=m/V3.密度的单位: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测密度的原理:根据密度的公式ρ=
m/V来测定。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2.测定固体的密度3.测定液体的密度五、密度知识的应用1.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