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doc,共(6)页,10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16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生活动:课本28页的探究实验观察分析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2、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
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预习提纲: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声音的速度有多大?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传播:(1
)、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3)、声波:利用录像让
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学生活动:欣赏影片,回忆情景并思考问题。进行猜想????进行一些振动发声实验,讨论声音产生的共同特征。观察课本、录像里的发声现象,
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4、回
声:声音的反射。<0.1秒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四、板书设计:第一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能够传声的物质叫介质,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VV固液气(相同温度时);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五、课后活动: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作业:16页1、2、3题。学
生自学: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六、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
结结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预习提纲: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有关系?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2、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4、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在失聪后是用牙齿咬住一
根木棒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弦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贝多芬是利用__________的方式听到琴声的.5、高居在树上的猫头鹰的两只耳朵是不对称的,一只耳朵比另一只耳朵低.树下的动物发出的声响先到达较下的耳朵再到达较上的耳朵,猫头鹰是根据____________确定晚餐的位
置,从而能够依靠这种不对称的耳朵在夜间捕猎食物.二、新课教学: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1、音调:声音的高低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学生阅读课本图示2、响度:声音的强弱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2)、用dB表示声音
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音色表示什么?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板书设计: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2.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也即振幅;3.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生活中利用声的例
子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预习提纲:声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声是如何传递能量的?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1坐在教室前排的同学不用向后转头就能根据说话声判断是谁在说话,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
___2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者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的__________3“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对4这
首歌调太高,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______学生活动:(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2)观看相关的录像;(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
解。1、声与信息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3)介绍B超在
医学上的应用(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2、声与能量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
的意识。2、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
盒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预习提纲:噪声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止噪声的侵害?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1晚上你在家休息时,隔壁歌舞厅正在举行卡拉OK,使你无法入睡,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用棉花塞住耳朵B与歌舞厅协商使
其减小音量C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2摩托车通过在排气管上加装________来减弱噪声,这是在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3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减弱的是()A建筑工
地上的有噪声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花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里汽车嗽叭禁鸣二新课教学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
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1、噪声的来源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
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
分类表。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3、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
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学生活动:(1)观察书本P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
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怎样防治噪声?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板书
设计: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来源:(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噪声的等级——分贝(dB)3.噪声的危害
:(1)心理影响(2)生理影响(3)破坏建筑物或工作设备4.噪声的控制:(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