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311.000 KB
  • 2022-12-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doc,共(11)页,31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16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2.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3.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学习重点: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2.平均速度的计算。课前预习: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

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2.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

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3.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操场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m/s.(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m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自学探究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速度快。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

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互学探究: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

间需要什么仪器?(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4)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角度越越好(“大”或者“小”),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探究让

小车由A点静止释放,分别测出AB,AC,BC的平均速度,并分析:(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并分别计算出对应的速度。(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

度越来越,是在做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ACV偏(选填“大”或“小”)。课堂练习: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

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实验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S1=75cmt1=2.6sV1=28.85cm/s2S2=75cmt2=2.5sV2=_____cm/s3S3=75cmt3=2.4sV

3=______cm/sv=______cm/s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SAC=tAC=VAC=SAB=tAB=VAB=SBC=SAC-SAB=tBC=tAC-tAB=VBC=2.(3分)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

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猜想:(1)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

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km,请根据下表提供

的信息进行分析: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T13到站时间„„16:1120:118:04发车时间14:4016:1620:23„„T14到站时间9:037:233:14„„发车时间„„7:283:2615:45(1)T13、

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km/min做单位)(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课后练习:一、单

选题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运

动的时间比乙球短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C.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2.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

的关系,正确的是()A.tAB<tBCB.tAB=tBCC.vAB>vBCD.vAB<vBC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4.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

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二、多选题5.(多选)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获得

如下表格,其中M为AB的中点,则关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M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其表示的含义是物体每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m/sB.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C.AB段的平均速度是AM段

平均速度与MB段平均速度的平均值D.实验中主要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这运用了组合法三、填空题6.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的运动的快慢是逐渐(变快/变慢),判断依据是.照片上B与A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

运动路程为66.6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7.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左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右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球的运动.8.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

的坡度.(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当斜面坡度一定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可以看

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m/s.(6)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AC=m/s.9.下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木板

、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______.(3)在进一步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的过

程速度怎样变化”的过程中:①木板长130cm,小车长10cm.小明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为了测出小车滑过斜面的上半段所用时间,应该将金属片放在距斜面顶端A点_________cm的C点位置.②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所用

时间t1=6s,下半段所用时间t2=4s.由此可以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是_________的(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③在测量小车滑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时,某同学将小车放在C处

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计时结束.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0.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时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1)除

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m/s.(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1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

验中便于测量______.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12.根据活动

: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请你回答:(1)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原理是,纸锥下落做运动.(匀速/变速)(2)你选用的器材是:纸锥、和(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华准备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设计了如上的表格,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纸

锥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小华这样做能减小实验误差吗?答:_________,理由.1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

“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写出一个影响

因素).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