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二、乐音》说课稿-八年级物理上册【北师大版】.doc,共(4)页,4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11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乐音》说课稿一、说教材:1.内容的地位:《乐音》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声现象》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探究乐音。它是声现象的基础,更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释生活中
常见的声现象。真正地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课程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课标的要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弄清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以及与什么因素有关。本节课
重点是理解乐音的三要素,难点是音调与响度的区别。二、说教法: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理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感激励法:本节课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原则,在多处设置激励的语言,创设生动活泼的物理情景,激励每一位学生学习、表
现的动机,引起其探究的意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教学的宗旨,本节采用:引导——探究、自学——指导和互动的教学方式。2、直观教学法: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声、像、画、字于一体,为课堂
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加之课堂活动的设计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情感得到熏陶,能力得到培养,知识得到升华。3、实验认知法: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将大量的实验过程、知识技能蕴寓其中,使
学生区分乐音、噪音,理解响度、音调、音色各由与什么因素有关,使学生感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说学法:1、归纳法: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和实验中,学会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的自学方法
,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2、猜想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猜想响度、乐音、音色各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动手去证明、去发现、体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的喜悦。3、类比法:把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区别、比较,例如响度、音调容易混淆,有特殊情况在同一实验中既体现响度,又体现音调,让学生从定义上区别,从影响因素上区别,在结合实例分析。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可设计如下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生
互动、讨论探究;迁移应用、强化提高:归纳总结,理论升华。”以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实验探究为两条主线,将所有问题、结论等都以最简单的形式贯穿其中,以求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寓乐于学“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置一个学生乐意进
入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噪声,再让学生从美妙的音乐声中进入今天的课堂,在学生陶醉之时,更深层次体会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即“乐音与噪声”,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探究的热情。在音调这一环节上。教师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声音,提出问题:听一听,想一想,声音有什
么不同?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粗细)称为音调,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大家用实验来探讨一下。师生互动:水琴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巩固音调的高低。分组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做图1实验(见课件),教师提出: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音调跟物体振动的快
慢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每秒钟声源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也就是声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Hz).每秒振动一次叫1赫.每秒钟振动1000次,声音的频率就是1000赫.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听起来尖细;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听起来低沉.教师总结: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此外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的性质等因素有关。教师简单介绍:管乐是靠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调的。空气柱短音调高,空气
柱长音调低。在响度这一环节上,教师创设情景,播放一段相同的音乐,引出响度的概念:“大声说话”、“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大小.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提出问题:响度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通过实验来探究.分组实践活动2:学生分组实验,轻敲、重敲鼓
面,引起鼓面的振动进而得出鼓面振动,通过纸屑的跳动感受鼓面振动幅度大小;教师提出问题:响度的大小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学生得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小,响度越小.教师总结:响度和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小,响度越小.接着
教师提出问题:声源的振幅相同,人们听到的声音响度是否就一定相同?人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大还是越小?敲响音叉,让同一位同学在远近不同的位置聆听,并说出感受。得出:响度还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
在音色这一环节上,教师创设情景,用不同的乐器播放一段相同的音乐,让学生猜猜是哪种乐器?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支曲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人耳总能分辨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呢?原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也就是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可能不同之外,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那什么是音
色呢?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又叫音品或音品。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它反映出每一个发音体特有的品质。音色与发音体的材料、结构以及振动方式有关。最后让学生听听几个不同同学的声音,猜出学生的名
字。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它反映出每一个发音体特有的品质。通过走进开门大吉,随机抽题,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升华本节课的知识。最后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乐音的
波形,阅读88页阅读材料,了解编钟的历史和发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