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5-九年级物理下册【苏科版】.doc,共(3)页,1.04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04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8.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源的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如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2、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二)、过程与方法1、通
过课本阅读、多媒体、讨论等了解能源使用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途径。2、通过分析、归纳得出能量的转化效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2、初步认识科学及
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3、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情分析】学生对
于效率问题已有相当的知识基础,将机械效率、电热器的热效率等延伸到能量转化的效率,学生的理解并不困难。通过一章的学习,对能量的基本规律都有了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但学生对能源利用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对如何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从能量的转化效率方面加以突破更加没有概念。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从已有经验入手,创设思维冲突,激发学生讨论交流,对比归纳,找出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
角度认识效率.2、对于能源的利用开发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器材】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通过过去马拉车、现在家家小汽车、将来会不会是马拉汽车三幅图片引出发展与悲剧的判断引出思
考:能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这就引发一个让人关心的话题,进而提出要注重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从而引出课题通过实例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能源的利用发展密切相关一、什么是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学生自主阅读P98的相关内容,同时思考这通过自主阅读,培养2二、新课教学样的三个问题:(1)我们的能源现状是什么
?(2)现有常规能源的利用有哪些负面影响?(3)面对能源危机,我们需要怎样的解决途径?小组交流讨论:能源现状:(1)化石燃料需求量大、蕴藏有限、不可再生、开发无序、浪费严重(2)大量化石燃料的生产和消费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面影响: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温室效应、
雾霾、酸雨等等解决途径:(1)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学生对实际能源利用的情况的了解。用图片的方式展现“大气污染”“雾霾”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画面和社会热点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二、如何科学地描述能量转化的效率?1
、介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的推广需要技术与时间,我们对能源的利用,不能停止,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提高能量转化效率。2、什么是能量转化效率?我们是在能的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能量的(1)白炽灯工作时的能量的转
化情况同学们看图,了解白炽灯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情况。问题一:白炽灯工作时,将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问题二:哪个是输入的总能量?哪个是输入的有用能量?问题三: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机械效率,如何求出白炽灯的发光效率?(2)小轿车的能量转化效率问题一:小轿车行驶时,将什么能
转化为什么能?问题二:哪个是输入的总能量?哪个是输入的有用能量?问题三:如何求出小轿车行驶时的效率?通过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归纳:三、如何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和小汽利用机械效率来推想能量转化效率,锻炼学生
知识迁移的能力输入的总能量输出的有用能量效率×100%3车的热机效率都很低,1、我们现在已经淘汰了发光效率很低的白炽灯,而是通过技术改进使用LED节能灯,大大提高了它的发光效率2、介绍热机的效率表,了解科技进步对热机效率带
来的改变补充“涡轮增压发动机”由此可见:能源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实例发现可能通过科学来提高效率,缓解能源问题四、课堂反馈1、测评练习12、测评练习23、以电热水壶工作过程为例,具体分析能量转化的效率,了解解题的基本思路(1)电水壶: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2)消耗的总能量是电能,如何计算?W=Pt(3)利用的有用能量是内能(水吸收的能量),如何计算?Q=cm(t-t0)(4)计算出能量转化的效率η=Q/W通过练习来回顾本章所学的知识,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五、提出倡议,展望未来。小组讨
论:对于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你想提出怎样的倡议。展示未来汽车的图片: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大力发展我们的科技,我们的未来不可能是马拉汽车,而应该是这样的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加强他们对于环保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课
堂小结四、课后巩固练习完成测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