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单元检测7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6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205.500 KB
  • 2022-1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单元检测7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单元检测7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单元检测7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单元检测7 Word版含解析
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单元检测7 Word版含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单元检测7 Word版含解析.doc,共(12)页,205.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79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10月份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采用标志重捕

法B.萤叶甲亚科昆虫为次级消费者C.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各种群密度最高D.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解析:昆虫一般体积较小,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为初级消费者,B错误;据图分析,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的

物种丰富度最高,C错误;据图可知,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D正确。答案:D2.(2018·郑州模拟)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

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解析: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答案:A3.(2018·青岛模拟)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

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答案:C4.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

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

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解析: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

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

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答案:B5.(2017·黄冈模拟)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B.随着各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

减小C.A点之前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负相关D.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解析:A点种群密度较小,生物量与B点基本相同,则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B正

确;A点之前随笠螺种群生物量的增加,体长不断减小,二者之间表现为负相关,C正确;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的斗争越激烈,D错误。答案:D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A.某一区域所有动植物种群构成一个群落B.“S”型增长的

数学模型可能表示Nt=N0λtC.就食性而言,杂食性动物的数量波动较大D.在群落演替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解析:群落包含某一区域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t=N0λt;杂食性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动物,食物来源广泛,数量波

动较小;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比草本植物高,竞争阳光的能力强于草本植物,因此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答案:D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

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则结果偏高,

A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强,B正确;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答案

:B8.(2017·聊城三模)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了很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验。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B.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C.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D

.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解析:延长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温室效应主要是化石燃料大量燃烧造成的,大力植树造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B错误;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C正确;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错误。答案:

C9.(2017·孝义质检)下图为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生态塘、潜流湿地中的生物可以对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起到净化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循环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饵料的利用率B.潜流湿地中的植物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无机盐C.此循环系统中最容易

出现水华的是养殖塘1D.生态塘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此循环系统的目的不仅是提高饵料的利用率,还对水体污染起到净化作用,A错误;潜流湿地中的植物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无机盐,对水体起到了净化作用,B正确,此循环系统中最容易出现水华的是养殖塘3,C

错误;生态塘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答案:B10.(2017·鹤壁调研)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的破坏加剧了洪涝与干旱灾害,使渔业资源严重受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就

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B.湿地群落的重要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群个体的随机分布等C.湿地生态系统作为“气候调节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湿地群落中,害虫与其天敌之间为捕食或寄生关系解析:在原地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

效措施,A正确;种群个体的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群落的特征,B错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害虫与其天敌之间为捕食或寄生关系,D正确。答案:B11.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人类的广泛重视,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A.退耕还林时,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降低物种多样性D.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解析:退耕还林时,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A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

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他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C错误;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D正确。答案:D12.发生雾霾天气时,空气质量和能见度较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

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解析: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但生态系统并未崩溃

,B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4分)(2017·开封测试)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兴趣小组为确定放牧量,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

草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单位株/平方米),则该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株/平方米。(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这种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

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右图曲线。①图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

______。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实际增长情况,图中________(填字母)点时,该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②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何种方法?________,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__

______。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活动,即在图中所示的某时刻向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

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是取平均值,因此该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为(N1+N2+N3+N4+N5)5株/平方米。(2)图中虚线表示“J”型曲线,是在理想的状态下

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的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为a×(1+m);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1+m)n。实线表示该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最大种群增长速率出现在K2,即图中的C点。对田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可用标志重捕法,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

后更难捕捉,那么重捕中标志个体的数值偏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高。答案:(1)随机取样(N1+N2+N3+N4+N5)5(2)①理想(或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a×(1+m)nC②标志重捕法偏高灭鼠药对田鼠进行选择,导致种群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14.(12分)第22届联合国气候

变化大会,于2016年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南部旅游城市马拉喀什举行。这是《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被广泛地认为是一次“落实行动”的大会。“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如上图是生态系统碳

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流动。(2)若生产者固定了100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kJ。(3)“周一请吃素”是近年来支持环保的进步青

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理念符合能量流动的__________特点。(4)如果图中的初级消费者为猪,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有人在猪舍播放轻音乐,可使猪心情愉快,减少疾病。音乐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涉及_____

_____调节。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在生产上还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A和B之间是双箭头

,可判断A和B中一个为大气中的CO2库,一个为生产者,又因为其他箭头都指向A,所以A为大气中的CO2库,B为生产者。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中,其他生物的部分箭头指向了E,所以E是分解者,C、D则为消费者。故碳在A→B过程中以CO2形式流动,在B→C

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2)图中最高营养级(D)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00kJ×20%×20%=4kJ。(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即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周一请吃素”这一理念符合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特点。(4)声音(音乐)属于信

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这种方法的运用涉及到猪的体内稳态调节中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采取切碎、煮熟食物等措施,可以提高猪的同化率,从而提高猪的生长速度;也可通过圈养以减少呼吸作用对同化有机物的消耗,进而提高猪的生长速度。答案:(1)CO2和(含碳)有机物

(2)4(3)逐级递减(4)物理神经—体液—免疫切碎、煮熟食物以提高其同化率(或:圈养以减少呼吸作用对同化有机物的消耗)15.(14分)(2017·襄阳模拟)圆石藻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甲基硫醚(DMS)。下图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__________。圆石藻、浮游动物和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经研究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

____价值。(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________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3)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2-4,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

_。(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_______________。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________

。解析:(1)圆石藻属于生产者。圆石藻、浮游动物和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3)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2-4,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

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答案:(1)生产者群落间接(2)反馈(3)物质循环(4)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