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doc,共(5)页,48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课题《延续文化血脉》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课标依据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7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责任意识。2.6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都有所了解,同时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够,导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不足。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践行传统美德。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
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力目标: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提升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
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丰富内涵,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产生的影响,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内涵。2.增强文化自信的原因及做法。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学法思考评价法、体验学习法、归纳总结法教法
活动探究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1.搜集有关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资料;2.自主预习教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中华诗词大会视频学生思考回答:近年来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这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学生观看并思考回答问题通过播放社会热点新闻,给学生视听感官冲击,引导学生情感体验,调动课堂的积极性,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由此导入到本课。探知新课•一、探知中华
文化根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民族节日和风俗的图片展示,引出中华文化的形成。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活动一:我眼中的中华文化[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根据课前搜集的关于中华文化的材
料,进行展示分享。小组合作发言后,多媒体呈现不同的中华文化,学生思考并概括总结中华文化的内容以及中华文化的特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学生思考学生合作探究分享图片展示,鲜明直接,引起学
生学习兴趣由学生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合作探究中华文化的内容,多角度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多领域、多角度看待问题,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热爱的培养的过程。探知新
课活动二:感知中华文化的意义阅读《光明日报》新闻报道思考问题为什么“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成了全民共识”?共同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展示四大文明古国】问题1:思考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
是什么?总结: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问题2: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活动三:
坚定文化自信【阅读材料】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的自信哪里来?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思考:为什么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师生
总结: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意义活动四:增强文化自信【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62页“探究与分享”,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
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继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文化学生思考回答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小组合作探究,思考总结在以上总结中华传统文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通过图表的形
式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往今来,设置两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自主学习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该部分比较抽象,要求教师注意启发引导。1.根据前一部分所学知识,结合
具体事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实现知识的情感内化。从而突破难点。2.通过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合作能力。探知新课•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五:我心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各小组根据课前搜集的关于中
华传统美德的材料,进行展示分享。总结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重要性教师归纳: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国家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教师归纳: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
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活动六:我身边的中华传统美德展示当代感动中国人物的典型事迹,感受美德的传承与践行。活动七:美德我践行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2)倡导
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三、课外拓展:读书漂流瓶中国自古就有“道德文章”的说法。阅读中华经典,养天地浩然之气。中华美德传承经典阅读,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传承中华美德的好书,说明你的推荐理由。学生思考总结学生阅读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课下完成学生合作探究中华传统美德的
具体实例,多角度展示美德的内涵,引导学生多领域、多角度看待问题,加深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感染熏陶,内化情感。由身边人身边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就在我们身边,为下文践行美德做铺垫。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切实掌握践行美德方法的
途径,在实际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日常阅读一些具有价值的中华经典,学习并且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德经典,更好的践行历史使命。课堂小结本课小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
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营养和精神力量。在今天,面对当今世界相互激荡的各种文化思潮,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
须延续文化血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板书设计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都是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都是中华民族所铸就的智慧结晶。自古竹子身上所代表的亦是高风亮节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
和美德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中华美德,高扬中国精神。【板书设计示意图】教学反思本课本着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中华诗词大会》的视频导入新课,增强学生的学习
兴趣。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一方面熟知了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中华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是该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自豪感、认同感的过程,变抽象的教学知识为具体生动化,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