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6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47.000 K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doc,共(3)页,4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0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以“民族团结的篇章”为主线贯穿教学内容,分团结之源、团结之策、团结之力三个篇章:分别介绍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实现民族团结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成就。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从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民族团结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发展的重要前提。本课内容在本单元和整个中国现代史,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

史意义。本课内容共两目。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介绍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第二目“共同繁荣发展”,概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及取得的建设成就。【学情分析】我校为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校,学生大部分都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知识、民族政策缺乏感知和认识,学生知识面比较狭

窄,主要依靠课本获得相关知识;但他们好表现、思维活跃,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课以“民族团结的篇章”为主线贯穿教学内容,分团结之源、团结之策、团结之力三个篇章:分别介绍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实现民族团结的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成就;通过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图片、阅读文字史料、观看视频,培养他们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点】认

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歌曲《爱我中华》一、民族大观园学生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猜民族、知民俗、赏民舞。设计意图: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学生与本课距离。二、团结之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史1.连连看:了解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曾经作出的贡献2.展示《抗战时期冀中回民支队》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等图片,知道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中,各族人民已然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命运共同体。3.展示《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阅读地图,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三、团结之策——中国特色的民族治理法1.展示《共同纲领》和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正式确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把这一制度写进1954年宪法。2.引导学生阅读课

本,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并思考问题:①民族区域自治是不是完全的自治?②民族区域自治在什么地方实行?③民族区域自治按什么设置自治机关级别?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当地民族有什么权利?3.展示我国5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区、州、县三级。4.创设情境:小黎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的旅游见闻①当地州长、县长都是少数民族②导游告诉她,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本州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③凉山彝族“火

把节”不是法定假日却放假④当地的小伙伴说学校里实行双语教学,他们的课本和我们的不一样。5.介绍《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相关内容,解答小黎的困惑,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了解。6.大家都来说一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积极意义?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少

数民族地区发展。过渡: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是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限度改善民生。四、团结之力——共同发展的历史推动力1.以西藏为例,展示西藏和平解放前贫穷落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问:如何改变这种贫困落后的局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

.展示农奴翻身获解放的图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西藏的民主改革。3.展示《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对比1942年和2008年拉萨照片,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对西藏地区的经济帮扶。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国家对藏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措施。5.播放视频《西部大开发》,

帮助学生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极大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6.展示《“一带一路”示意图》,了解民族自治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7.展示习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学生,我

们能为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稳定做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结合习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课

后作业】学校拟举办“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展”,现面向全校征集素材,请我班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收集的素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板书设计】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内涵2.实施: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3.意义:尊权利、促发展、固统一二、共同繁荣发展1.政治:民主改革2.经济:国家扶持3.文化:保护发展4.西部大开发【课后反思】本课以“民族团结的篇章”为主线贯穿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教材后,

将全课分为团结之源、团结之策、团结之力三个篇章。根据课标要求,本课的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从该制度实施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制度的具体内涵、制度的意义三方面展开授课。“时空连线”活动较好地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了解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研读材料,提出问题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的理解;创设情境并引出《民族区域自治法》,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这种设计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良好。本课的难点是“

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我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使他们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结合习总书记

关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虽然上课过程比较流畅,但在本课的教学中仍有一些不足,如果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空间,让他们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成就,效果或许会更好。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能发挥长处,弥补不足,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