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4.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PPT课件4-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ppt,共(19)页,1.37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03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区别排泄和排遗排泄: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就叫排遗。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五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泌尿系统有哪些结构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尿是如何形成的?(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学习
指导:观察教材73页泌尿系统结构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你认为哪一个是主要的器官?(2)与肾脏相连的三根管道分别是什么?根据学过的知识以及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的颜色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的?(3)猜想: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吗?一、
自主学习,大胆猜想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存尿液排出尿液肾脏的结构二、合作探究,逐步验证猜想不等于事实,需要我们进行验证。皮质髓质肾盂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肾静脉入球小动脉}肾单
位尿液学习指导:阅读73页文字和图4-44观察思考:1、什么是肾单位,由哪几部分组成?2、肾小球是球吗?它的两端的结构分别是什么?粗细一样吗?里面的液体是什么?3、呈囊状的结构是什么?它与谁相连?分析
讨论:4、肾小囊和肾小管壁有什么特点?5、肾单位哪两处有毛细血管绕?6、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肾脏的结构肾脏的结构肾脏100多万个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球)知识小结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
管肾小囊推测:血路和尿路?肾静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1血路:→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2尿路:肾小囊知识小结入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静脉→收集管→肾小管主要成分血浆中(克/100毫升)肾小囊中(克/100毫升)尿液中(克/100毫升)
水909896蛋白质8.000.03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10尿素0.030.031.80一、尿液与血浆比较:尿液与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主要成分血浆中(克/100毫升)肾小囊中(克/100毫升)尿液中(克/100毫升)水909
896蛋白质8.000.03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10尿素0.030.031.80二、血浆跟肾小囊中的液体比较:血浆与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
有什么特点?主要成分血浆中(克/100毫升)肾小囊中(克/100毫升)尿液中(克/100毫升)水909896蛋白质8.000.03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10尿素0.030.031.80三、原尿和尿液的比较: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
用?主要成分血浆中(克/100毫升)肾小囊中(克/100毫升)尿液中(克/100毫升)水909896蛋白质8.000.03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10尿素0.030.031.80资料分析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毛细血管(二)尿液
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血液原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形成尿液.2、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毛细血管肾小管尿液你知道吗?1、一个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为什么呢?2、人体为什么要排尿呢?3、排泄的途径有哪些呢?●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a.尿液流经的管道b.形成尿液的场所c.尿液排出的通道d.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你会连吗?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不属于排泄的是()A.通过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B.通过尿道将尿液排
出体外C.通过汗腺将多余水分排出体外D.通过呼吸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单位4、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A.血液B.
组织液C.原尿D.尿液AAAD肾衰竭:肾脏因为病变而不能正常完成其净化血液的功能。健康的肾衰竭的肾五、拓展探索知识延伸人体内积聚着一些多余的液体、废物、毒素,如果血液中积聚过多的有毒废物,它们可能会对身体细胞造成长期的和不可弥补的损害。为了延续生命,我们该怎么办呢?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
尿病、肾炎、肾结石、尿毒症等与泌尿系统有关的疾病,你了解多少?借助网络、书籍或是与专业人士咨询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致病机理和防治的方法。五、拓展探索知识延伸(课后作业)本课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