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常德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6)页,71.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87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湖南省常德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常德外国语学校)《大学》曾子语,“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吕氏春秋·谕大》载,“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
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材料反映出A.古代家国同构的文化理念B.古代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C.古代中国社会的统治秩序D.宗法思想影响到国家政治25.(桃源一中)下面是两幅汉代画像砖的图片。突出反映出汉代图1制盐画像砖图2薅秧画像砖A.集体协作劳动普遍化B.重视生产工具的运用C.农业与手工业相
结合D.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26.(芷兰学校)宋朝设转运使(俗称漕司),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宋真宗景德四年,转运使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护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实际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转运使A.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
基础B.职掌的权力扩大C.中央设置转运使的必要性D.有利于监督通判27.(澧县一中)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由
此可知黄宗羲的主张A.反对以农为本B.具有“承古萌新”的一面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是对传统儒学彻底否定28.(常德市二中)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陈旭麓先生这样写道:“人·2·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
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陈先生之所以强调1860年的标界意义,是基于A.此后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B.清朝与列强的关系由对立走向和好C.清统治集团
中部分人公开倡导西学D.志在取代清朝的太平天国已走向衰落29.(鼎城区阳明中学)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由此可知,五四运动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B.推动国民的民族意
识日益觉醒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促进中国各民族革命力量联合30.(桃源一中)1937年10月25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建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1938年4月2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名中去掉“临时”二字,表明此时
国民政府BA.整合平衡东西部教育资源B.对抗日战争的长期性有了新的认识C.正式确定三校合并新战略D.重视西南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31.(澧县二中)1956年,劳动部工资局在调研天津国营企业工资时,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
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这是因为这些措施A提高工人工作积极性B缩小了工人的工资待遇差距C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D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32.(澧县一中)从克里斯提尼时期开始,希腊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根据这种制度,有的人要为城邦的许多节日
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负责统领军队,富人也因此享有更多的参政机会。公共礼拜制度A.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B.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C.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D.是雅典民主的退步33.(常德市三中)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
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伏尔泰的观点A.看到了儒学文化的本质B.体现了反封建专制的精神C.有助于理性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34.(常德市一中)从1920年到1926年,苏俄(苏联)与外国资本家签订135
个合同,并和美、英、日等国签订过为期20年或30年的金矿、锰矿、石油开发协定。这些外资项目都是有选择、有条件、受限制和受法律监督的,到一定年限,政府可以无偿地把租让企业收归国有。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苏俄应对战
争的无奈之举B.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恢复C.体现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D.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迂回过渡35.(常德市二中)1973年2月12日,美国宣布美元贬值10%,接着各国货币不再·3·与美元维持固定比价而实行浮动汇率。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度。1978年4月1日起生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次修改的协定,正式取消关于固定汇率制的条款,而代之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A.说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出现了严重逆转B.证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美国控制的称霸工具C
.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发展D.反映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41.(芷兰中学)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在灾害面前,政府承担起抗
灾救灾的重要责任,建立起了一整套抗御各种灾难的政策和措施,至今仍然行之有效。材料一通常情况下,地方遇到大的水旱灾害之际,皇帝通常会和宰相等高官商议对策,并颁布诏令,指示地方采取蠲(juān免除赋税)免、赈济等具体的措施来对灾区进行救济。为更好地指导地方救灾,唐朝皇帝还多次派遣使臣以宣抚使、
赈给使名义亲临灾区,勘查灾情,临机指挥救灾。对于那些在地方救灾过程中处置得当,表现突出的官员予以褒奖,而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无所作为的官员给予严惩。另外,多数皇帝还会下诏反省和检讨自己的过失,并采取避正殿、减膳撤乐、虑囚、
求言等禳灾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这些举措对于灾民没有物质上的帮助,但对于修明政风、缓和灾区社会矛盾、增强灾民生存的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毛阳光《唐代灾害救济实效再探讨》材料二面临1929年全国范围的水灾,国民政府向社会发行赈灾公债10
00万元,年息8厘,基金由中央银行保管,1938年12月偿清本息。在1931年江淮大水期间,国民政府特设救济水灾委员会,预计以两期发行8000万元公债,年息8厘,以国税担保。除发行赈灾公债之外,也由政府向
美国争取到了45万吨麦贷用于救灾。灾害发生之后,国家除承担起“救荒活命”的重任,还积极采取了疏河流、巩固防、修堵决口等措施等来进行灾后重建。——摘编自刘方健《中国历史上的救灾思想与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唐朝救灾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救灾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14分)42.(西洞庭一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近代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从中国社会里直接孕育出来的,而是在民族危机
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因此,他们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社会环境下,脱节是正常的,但它又必然影响到改造中国社会现实、建立近代生活的实效。——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根据材料自
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45.(澧县一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1859年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邀请洋人来广州“帮办税务”,咸丰十年,推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4·新关正式成立
。海关总税务司以增加上缴税款数额,博取清政府信赖。参照西方管理体制,陆续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法规和办事细则,同时,改善计征关税程序,长期执行“协定税则”,实征的进出口货物税额,都在值百抽五以下,减轻了外商税负。但因革除地方陋规什费,计征漏洞较少,其上缴中央的税收总额,反较前有所增加。受清政府委托,海
关还负责建设灯塔、设置航标、管理港口;资助外交使臣出访,促进中国参与博览会和世界会议组织;收集气象资料,用于天气预报;督办同文馆,培养外交人员;插手中国的内外债和外交事务。——《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英国
剑桥大学方德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中国海关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内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中期中国海关制度改革。(8分)46.(常德市一中)【历史——选修3: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二战时期,中国在积极寻求与英美进行远东军事合作的同时,也提出了收回香港的问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重庆国民政府新任驻英大使顾维钧,就曾奉蒋介石之命向英国政府说明香港是中国政府渴望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到来,中国人
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呼声也日益高涨。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宣布对日作战的目的是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人们在欢呼《开罗宣言》的同时,也殷切期待着香
港能回到祖国怀抱。……重庆国民政府虽然出于稳定自身统治的目的,希望收回香港主权,但为取得英美对其反共灭共这一中心目标的支持,不愿在香港问题上与英美闹翻最终不得不屈从美国压力,对英国妥协致使中国失去了一次
收复香港的极好机会。——摘自袁成亮《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中国为收复香港所做的努力。(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的签署对香港问题产生的影响。(6分)47.(澧县一中
)(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李杲(1180~1251),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杲自幼天赋聪颖,沉稳安静,喜爱读书。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辈们也都是崇
文好读之人,与当时的名流雅士有密切的交往。他家是当地的豪门望族,富有钱财,李杲虽生在富贵人家但生活严谨,行为敦厚,令人敬重。李杲二十岁时,母亲王氏患病卧床不起,后因众医杂治而死,李杲痛悔自己不懂医而痛失生母,于是立志学
医。当时易水的张元素是燕赵一带的名医,李杲求医心切,不惜离乡四百余里,捐千金拜其为师。凭着他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李杲“尽得其学,益加阐发”,名声超出老师,成为一代医家大宗。病人来看病,他总是先诊脉,辨明脉象,而后进行诊断,告诉
病人他们患得是什么症,然后从医经里引出经文,加以分析对照,证明自己的诊断与医经的论述完全一致,直到把病人说得心服口服了,才拿起笔处方。经过多年临证,李杲的医技日益精湛,各科疾病均能诊治,当时的人都把他当作神·
5·医来看待。——摘编自《黄陵县志》(1)根据材料,指出李杲能成为一代医家大宗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杲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5分)41.(1)主要特点:直接救济与间接救济相结合;发挥中央对地方的指导作用;
救灾政绩与官吏考核相结合,奖惩并用;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树立灾民信心(任答3点得6分)原因: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官僚政治的影响;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民本思想、“天人感应”思想也可得分)。(5分)(2)主要措施:采用发行公债等金融手段,以国家信用为担保;设立专门救济机构;积极争取国际物资支持;
以工代赈,解决失业问题。(8分)评价: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有利于灾后经济的恢复与重建;与传统救灾相比,具有近代化色彩(6分)42.论述过程:一、脱节原因在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不充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具备与封建生产方式抗衡的力量,也不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社会变革要求。相应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二、脱节的表现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三民主义是
一个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民族资产阶级也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投入革命。三、脱节的影响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另一方面又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
实被国内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窃取。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迟滞中发展。总结升华:近代中国革命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并最大程度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45.(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关税主权进一步丧失;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向列强借款
,开始与列强勾结。(3分,1点2分,答两点给3分)内容:推行外籍税务司制度;参照西方管理体制,制定规范细则;海关管理事务范围扩大,涉及内政外交。(任意两点4分)(2)评价:使中国海关半殖民化程度加深;方便外国商品打开中国市场;推动海关制度近代化进程;推动洋务运动发展。(8分,1点2分)·6·46.
(1)战场上积极与盟军配合进行军事合作;国民政府进行了外交努力维护香港主权;中国人民要求收复香港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中国人民积极抗战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9分)(2)影响:为日后解决香港及其他各国领土争端树立了公正的国际法精神;
有利于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和推进中国统一进程;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未最终解决香港问题。(6分)47.(1)原因:天赋聪颖,喜爱读书;父辈崇文好读,家庭氛围好;本人生活严谨,行为敦厚;文学功底深厚;母亲患病而亡的激励;名医的教导。(10分,每点2分)(
2)地位:开创了中医“脾胃学说”,丰富了中医理论;将中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诊治严谨有理;在诊治过程中,向病人普及中医知识。(5分,1点2分,两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