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共(7)页,6.09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7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学习目标】①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②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
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③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
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学习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学习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置问题:同学们!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的北宋著名历史人物有哪些?(回答同时,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进一步提问:
同学们看看这些历史人物都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宋朝文人社会的特点)【讲授新课】①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教师设问:我们印象中的宋朝是个文人帝国,然而他的开创者却是一个职业军人,那么赵匡胤是如何脱颖而出,登上帝位的呢?(指导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知识,讲述赵匡胤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同时提示学生总结历史要素)(学生讲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教师要通过简单讲评,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赵匡胤是通过和平政变的形式获得帝位的)过渡:张匡胤通过和平政变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他上位后,面对众多割据势力,摆在面前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呢?(对,统一。)教师
讲授赵匡胤和赵普“雪夜定策”的历史故事。突出其“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方针。(幻灯片展示北宋先后攻灭其他割据势力的动态图,同时通过北宋疆域图的展示,让学生意识到北宋的统一只是局部的)过渡:然而,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
难”,何况张匡胤还是“被皇帝”的呢。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载了这样一段话,通过这段话,大家可以看出张匡胤在担心什么呢?(展示司马光《涑水记闻》的史料,让学生谈谈感想,引出下一知识模块: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
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司马光《涑水记闻》②目标导学二:北宋强化中央集权赵匡胤担心自己的部下像他一样被拥立起来,从而威胁自己统治。这和五代十国的政治特点不无关系。(出示两则材料,指导学生总结五代十国的政治特点)后梁907-923后唐923-9
36后晋936-946后周950-960后汉947-950吴国892-937南唐937-975前蜀891-925闽国893-945后蜀925-965(学生可以总结出五代十国武将专权、王朝短命的时代特征。)过渡: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五代十
国武将专权的问题呢?同学们知道哪些历史故事?课堂表演互动环节:设置课堂情景剧,发放课堂剧剧本,通过生动展示体现“杯酒释兵权”这一历史故事来凸显收归兵权的政治措施。剧本节选:《杯酒释兵权》课堂剧剧本表演
者:旁白一人,赵匡胤扮演者一人,赵普扮演者一人,石守信扮演者一人。第一幕旁白:时间:96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地点:皇宫内书房人物:宋太祖、赵普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他就是宋太祖。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造反,争着做皇
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好大的劲,才平定了叛乱。为了这事,宋太祖心里总是不大踏实。于是有了这样一幕。宋太祖:传赵普赵普:臣赵普晋见陛下,愿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太祖:(叹气)嗨!自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八姓皇帝,没完没了的打仗,
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教师进一步讲述收归兵权的措施:加强兵权:一、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能领兵不能调兵)二、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枢密院(能调兵不能领兵)三、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
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展示情景对话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识记知识点)我虽能调兵,可我不会领兵打仗啊!。枢密院官员我们只统兵,不能调兵,真悲剧!宋将领过渡:宋太祖仅仅是防范武将专权么?对于文官他又是如
何控制的呢?分化相权:加强对地方控制:(中央的问题解决,地方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看一段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赵普给宋太祖出了什么招儿?)论从史出:“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
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记闻》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过渡:宋太祖通过三方面的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
保证了他统治时期的稳定,然而这并不能保证大宋长久延续下去,北宋的长期延续很大层面得益于它独有的统治政策——重文轻武。③目标导学三:重文轻武的政策1、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2、形成: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
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大量起用文官,必须有一个恰当的选官途径,北宋的主要选官制度是什么呢?)(通过数据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文官政治客观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此外,宋代的科教文化事业也非常繁荣。(展示宋代书院、史学著作、文学
作品、科技著作、科学发明等方面成就,引导学生认识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影响)④小结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收回兵权中央:分化相权地方上:控制行政权、财权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权力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小结⑤小组讨论:评价北宋政治(分小组讨论,可以以小型辩论赛形式展开,在深入评价北宋政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⑥布置作业课后作业: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评价北宋政治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