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含解析.doc,共(6)页,50.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3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9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选择题1.(2019·北京东城期末)《欧洲与法国政府》指出“路易十六的法国还只能算作一个朝代国家,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很多法国人跟随着拿破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组织中之一部
分,生命荣辱与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D)A.路易十六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B.《民法典》维护了公民私有财产权C.《人权宣言》颁布激发了民众革命热情D.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发展[解析]路易十六是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且后来拿破仑也称帝了,故A项错误。《民法典》在材料
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人权宣言》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中“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说明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获得发展。2.(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还执掌
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官员权力。但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可见,当时法国实际上(C)A.建立了三权分立政治架构B.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C.已确立议会制民主共和制D.解决了各政治派
别之间的矛盾[解析]材料“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而且总统的许多权力都受到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制约,说明法国实际上没有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故排除A项;法国构建的并不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政体,
所以并不是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故排除B项;根据“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可知在法国政体中议会地位较高,说明法国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故选C项;题意论述了
法国政体的特点,没有体现法国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故排除D项。3.(2018·安徽安庆模考)在很长一段时间,革命这个词意味着“动乱”。而在法国大革命中,“革命”由可咒的“动乱”一变为普天之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法国大革命的参与者也就成为历史上第一批敢于公开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的人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B)A.各阶级对革命的理解不同B.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革命”一词的含义由“动乱”而变为“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表明革命
逐渐被认可和赞同;联系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可知启蒙思想家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等思想观念渐渐深入人心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各阶级对革命理解的信息,而是强调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A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没有涉及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封建势力强大,“衰落”一词不准确,排除D项。4.(2018·安徽马鞍山模考)1792年,法国授予美国人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潘恩等法国公民身份,随后托
马斯·潘恩还被选举为国民公会议员。此举表明法国(C)A.支持美国进行独立战争B.对美国政体的完全接受C.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D.追求自由反对殖民主义[解析]材料“法国授予美国人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
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潘恩等法国公民身份,随后托马斯·潘恩还被选举为国民公会议员”体现了对美国民主政治和革命精神的认可,用以宣传法国革命的合理性,C项正确;1792年美国已经独立,A项不正确;B项“完全接受”说法不正确;法国大革命的重心是反封建,
而不是反对殖民主义,D项不正确。5.(2018·河北承德期末)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反映出该宪法(B)A.内容非常广博B.适应社会发展C
.实现权力制衡D.蕴含自由观念[解析]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说明该部法律适应了法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故B项正确;内容广泛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权力制衡属于特点,观念自由属于理念,其他法律也具有,故C项和D项错误。6.(2019·陕西榆林一模)下面是1810~18
12年间英、德、法、美四国机器棉纺业中拥有的纱锭数量的对比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的信息说明正确的是(D)A.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B.美国民主制没能推动经济发展C.法国共和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德国的分裂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2
年英国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当时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而不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法国政体并不稳定,这一时期是法国第一帝国时期不是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错误;当时的德国四分五裂
,不利于德国资本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故D项正确。7.(2019·福建南平期末)1878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向帝国国会提案,要求实行关税改革,并对粮食和工业品征收高额进口税。次年帝国国会以217
票对117票通过了提高税率的新关税法则。这表明德国(C)A.内阁宰相拥有一定立法权B.农业基础薄弱缺乏竞争力C.意在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D.提高关税以应对经济危机[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国会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国会通过了提高
税率的新关税法则,有利于实现各邦关税政策的统一,进而推动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故C项正确。A项,题干体现了宰相的提案权,但未体现其立法权,故排除。B项,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农业基础状况,排除。D项,提高关税会引发各国关税保护,不利于应对经济危机,故排除。8.
(2018·四川南充适应性考试)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材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A)A.具有
传统与近代混合性特点B.君主是国家象征,权力削弱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议员普选充分体现议会至上[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宪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选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与经济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有误,排除。9.(2018·四
川泸州模拟)俾斯麦说“德国宪法的制定不仅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美国”。这主要表现在德国(A)A.实行了联邦制B.皇权受到限制C.设立责任内阁D.议会有立法权[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更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美国”,可知德国统一后,颁布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
法》,宪法中规定德国实行联邦制,这一点和美国一样,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C项不符合史实,德意志没有设立责任内阁制;D项是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共同特点。10.(2018·四川成都二诊)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出现了不发达的
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德国(B)A.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B.威权政治接纳了新兴社会力量C.专制统治催生政党体制形成D.君主制与议会制矛盾得到化解[解析]发达的政党制说明当时的德国政府已经接受了新兴社会力量,即选项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发达的政党制足以证明民主政治建设并未出现严重倒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专制统治不利于政党体制形成,选项C自身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君主制与议会制矛盾并未得到化解,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项。11.(2018·江苏徐州模拟)
据统计,1871-1914年,德国共派出了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大使级外交官更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高级贵族或旧的乡村贵族,只有派驻巴黎的舍恩男爵来自贵族化的工业家家庭”;非贵族出身者只能担任其中无关紧要的职位。材料可以说明统一
后的德国(D)A.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B.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C.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D.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解析]材料“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反映了统一后的德国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故
D项正确;“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故B项错误;“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说法也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故选D项。12.(2018·北京丰台一模)近代某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但不能组
成代议制政府。下列评价符合此时期该国政体的是(D)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政体是德
国的君主立宪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体现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故A、B项错误;“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故C项错误;“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体现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
13.(2018·浙江温州模考)重要历史人物的作用不仅使法国历史丰富多彩、曲折动人,还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89年到1815年间,英国尽管面临战时困难,工业生产却仍然
保持着18世纪80年代的旺盛势头,继续快速增长。而在大陆,从法国革命开始,政治动荡连绵不断,商业受挫,物价飞涨,人心惶惶。战争阻隔了不列颠岛与大陆之间的交流,英国的新机器和新技术难以到达欧洲各国。因此,无论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在经济上和工业上,它们都意味
着到1815年时法国和其他大陆国家已远远落后于英国。——(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材料二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在第四共和国原有基础上,加快了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步伐。1960年,法国政府建议提前实施《罗马条约》,使原计划年底建
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当年5月建立起来,与1957年相比,六国工业品的关税到1960年年底已降低了40%,六国在关税同盟上所取得的成果超过了《罗马条约》签订者的期望。进入60年代,随着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联合的发展,戴高乐把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带入一
个新的阶段,加强了欧洲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时,法国以欧洲为“跳板”,一定程度上重新恢复了它的地位和影响。——摘编自阚四进《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内容,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对法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2)根
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戴高乐为“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提出的基本主张。概述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带给法国和欧洲的积极影响。[答案](1)法国革命和战争捍卫了法国,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
序,也同时导致了欧洲大陆政治动荡不断;战争阻隔了英国与大陆的交流,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更是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致使法国和大陆其他国家在经济和工业上远远落后于英国。(2)基本主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积极影响:加快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步伐;推动欧洲一体化
的进程;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加强欧洲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使法国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地位和影响。[解析](1)结合材料“1789年到1815年间,英国尽管面临战时困难,工业生产却仍然保持着18世纪80年代的旺盛势头,继续快速增长。”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革命和战争捍卫了法国,传播了资产
阶级革命思想,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也同时导致了欧洲大陆政治动荡不断;战争阻隔了英国与大陆的交流,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更是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致使法国和大陆其他国家在经济和工业上远远落后于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主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第二小问,积极影响:加快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步伐;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加强欧洲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使法国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地位
和影响。14.(2018·福建福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期的国家分裂割据,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的五花八门,重重关卡的限制,德意志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普鲁士首先推动了关税统一进程,1818年普鲁士颁布“新税法”,取消一
切商品进口的禁令;同时废除境内税收和商业关卡,建立统一税制。1828年,普鲁士与黑森——达姆斯塔特根据普鲁士税法原则订立关税同盟条约。1834年,那些原先担心主权丧失的邦国,如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图林根各邦等也先后加入了普—
黑关税同盟,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生效。——摘编自徐剑《关税同盟与德国的民族统一》材料二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召开英联邦和殖民地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其主要内容是:自治领、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需得到英国的保证,运往自治领、殖
民地的英国工业品要相应地受到优待;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样,在英国与自治领、殖民地之间建立了关税同盟性质的帝国特惠制。——摘编自倪宏忠《1932年渥太华会
议前后英美在加拿大的经济博弈》(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对德意志统一进程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帝国特惠制”的特点,并简要评析“帝国特惠制”。[答案](1
)特点:普鲁士主导;渐进性(分阶段逐步完成);以经济手段推进。作用:促进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提高了普鲁士的地位;为德意志统一提供了经济基础。(2)特点:帝国内部互惠,合作互补;对外排斥歧视;带有殖民色彩。评析:目的在于利用
殖民地优势来摆脱经济危机;与其他国家争夺世界市场。其结果进一步加剧国际间贸易摩擦,激化列强之间矛盾;激起殖民地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加强英国和殖民地内部的经济联系;为战后关贸总协定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提供借鉴。[解析](1)由材料“普鲁士首先推动了关税
统一进程”“1818年„„1828年„„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生效”可见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的特点是:普鲁士主导;渐进性(分阶段逐步完成);以经济手段推进。第二小问,可以答为:促进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提高了普鲁士的地位;为德意志统一提供了经济基础。(2)由材料“自
治领、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需得到英国的保证,运往自治领、殖民地的英国工业品要相应地受到优待;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可见,帝国内部互惠,合作互补;对外排斥歧视;带有殖民色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1932
年资本主义世界正受困扰,英国的帝国特惠制目的在于利用殖民地优势来摆脱经济危机;与其他国家争夺世界市场。但是,对外排斥歧视的殖民色彩必然进一步加剧国际间贸易摩擦,激化列强之间矛盾;激起殖民地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加强英国和殖民地内部的经济联系;就长远来看,英
国的帝国特惠制为战后关贸总协定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