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含解析

DOC
  • 阅读 7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8.5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含解析.doc,共(6)页,48.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3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2019·北京东城期末)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会又颁布了以下几项法律文件。法律文件内容或目的1689年《兵变法》规定国王若征召一支常备军,只可以维持半年左右,否则不拨款1689年《宽容法》确立了宗教宽容原则

,但非国教徒在政治地位上仍然不平等1696年《叛国法》目的是不让国王以“叛国罪”为借口清除反对派,为被指控为“叛国罪”的人提供法律保护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日后王位继承的顺序,保证王位不会回到詹姆士二世的男系后代手上这表明当时英国(B)

A.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矛盾已解决B.议会权力得到不断扩展C.宗教信仰和政治派别完全对立D.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解析]国会颁布的几项法律文件从内容上看属于对王权的限制,没有体现解决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会颁布的限制王权

的法律,说明议会权力得到不断扩展,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宗教信仰和政治派别对立,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内阁,故D项错误。2.(2019·湖北武汉市联考)日本宪政专家佐藤动在论述英国宪政时指出:“在英国,政府是由中世纪封建制度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在那里经常在同一个基地上建筑起新的建筑

物。”佐藤动强调的是(D)A.英国宪政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B.英国宪政的发展以王权政治为中心C.英国宪政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D.英国近代宪政是对传统的继承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的宪政制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英国的宪政并没有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故排除A项。英国宪政

的发展是以议会政治为中心的,故排除B项。C项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根据“政府是由中世纪封建制度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的,在那里经常在同一个基地上建筑起新的建筑物”可知。英国近代宪政是对传统的继承发展,故选D。3.(2019·江苏南京调研

)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期间,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离职。然而,在他任职时,他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这说明当时(D)A.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B.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C.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D

.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解析]1689年颁布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英国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A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排除C项;由材料“全体内阁成员实

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离职。然而,在他任职时,他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说明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没有厘清,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故选D项。4.(2019·山东德州期中)乔治三世继承王位后,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以打

击辉格党势力,并在1770年起用诺斯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这表明当时的英国(D)A.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B.议会失去制约国王权力C.两党制左右了国家政治D.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解析]本题考

查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英国已经颁布了《权利法案》,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故排除A项;《权利法案》确立的原则就是王在法下,王在议会,议会并没有失去对国王的制约,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英国两党制的内容,故排除C项。国

王通过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组建了“国王之友”政府,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发展还不够完善,故选D项。5.(2019·北京丰台期末)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未来的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成员;未经议会专门请求,现在和未来的英国国王不得剥

夺法官职务;当政府大臣受议会弹劾时,国王不得行使特赦权来免除其责任。该法律(A)A.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说明国王“统而不治”局面形成[解析]根据材

料“现在和未来的英国国王不得剥夺法官职务;当政府大臣受议会弹劾时,国王不得行使特赦权来免除其责任”可知,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其中该项规定使国王权力行使不超越法律范围,体现了法律对君主的约束和监督,故A项符合题意。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标志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王统而不治,故排除B、D两项。C项,题干未涉及行政权下移于内阁,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于18世纪中叶,故排除。6.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英国政体有效

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C)A.国王B.议会C.内阁D.最高法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

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内阁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组成,执掌行政权。实现了“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故本题应选C项;1867年的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

治”的地位,议会仅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均与题目中的信息“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不符,„„排除A、B、D三项。7.(2018·四川乐山调研)1689年初在伦敦召开两院联席会议,议会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

献给威廉和玛丽,后者表示接受议会和宣言要求,即位为英国国王和王后。这一事件(A)A.孕育了工业革命的前提B.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C.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D.结束了贵族政治时代[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

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权分立原则,而是强调议会通过“权利宣言”限制国王的权力,故B项错误。17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故C项错误。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

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并不是结束了贵族政治时代,故D项错误。8.(2018·山东济南模考)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

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据此可知英国(C)A.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B.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C.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D.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一方面是议会要求限制

王权,另一方面还包括资产阶级信仰新教和国王信仰的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因此材料中的规定说明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仍在延续,故答案为C项。这种宗教领域的斗争本来就在资产阶级革命之中,排除A项;《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状态,排除B项;议会掌握对法官的任免权,而不

是司法权,排除D项。9.(2018·江西南昌一模)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

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A)A.责任内阁制形成的体现B.代议制不断完善的过程C.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D.议会政党制发展的表现[解析]责任内阁制是首相和内阁成员共同进退原则,材料中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

辞职正是责任内阁制的体现,A项正确;代议制完善是1832年议会改革,B项错误;C项是1689《权利法案》颁布;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0.(2018·天津重点中学联考)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

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A)A.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B.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使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解析]材料“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说明,《大宪章》开了“

限政”的先河;材料“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说明光荣革命是对政治传统有所捍卫,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B、C、D项错误。11.(201

8·安徽宣城期末)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18世纪早期,下议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这一变化表明英国(B)A

.责任制内阁逐渐成熟B.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C.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D.政府大臣无需再对国王负责[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议会的斗争方式,不是责任内阁,故A项错误;议会的斗争方式由弹劾变为谴责或者投不信任票,说明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故B项正确;议会主权原则

早已确立,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大臣是否对国王负责的问题,故D项错误。12.(2019·衡水一调)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

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D)A.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B.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C.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D.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解析]材料中的“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

法职能”,反映出英国内阁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故答案为D项。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排除A项;英国内阁受立法机关的监督,排除B项;行政权力归内阁,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3.(2018·江苏扬州调研)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

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

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材料二1832年6月7日,经过1

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

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答案]

(1)问题:贵族掌握政权;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腐败。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的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成效:扩大中等阶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发展。(3)启示:注重制度创

新;改革应适时、适度;妥协的智慧;和平渐进的政治制度变革。[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依据工业革命、人民的斗争以及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角度思考回

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归纳回答。(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注重制度创新;改革应适时、适度;妥协的智慧;和平渐进的政治制度变革等角度思考回答。14.(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

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

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材料二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

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

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答案](1)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有

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不同之处:英国君主立宪制是用法律限制君权,议会成为权力中心,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议会内部也有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个人的民主权利与自由受到尊重。成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议会和法律制约王权的传统。[解析](1)根据“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执行权分开”、“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

点是政府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分开,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序性,皇权至上。唐代的三省六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通过分权措施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同时也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根据“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

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可知与中国的三省六部制相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用法律限制了国王权力,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议会内部也形成了权力分割和制衡制度,公民个人的民主权利与自由受到尊重,但也存在民主为少数人专享的弊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以及英国议会和法律制约王权的

传统等。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