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7-八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DOC
  • 阅读 6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30.0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7-八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7-八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7-八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doc,共(3)页,3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24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年级教案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

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同学们,当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山中

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干什么?答:拍照让美景定格,保存下来。那么在照相机出现以前怎么办呢?答:想法画下来。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可

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中国山水画与风景画有区别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解释心中的疑问。由于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

组进行学习和归纳,最好形成文字,便于交流。第一组隋唐(青绿山水)第二组北宋(水墨山水)第三组南宋(水墨山水)第四组元(文人画)二、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欣赏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你有什么感

想?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隋:《游春图》作者展子虔(隋)图形内容以春游为主题,青山、江流、人物、佛寺点缀其间表现手法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浓重的青绿色调,春的特征艺术特色

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独具风格的画法:青绿山水,《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桃花

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李思训,便形成了“青

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山水画——金碧山水唐:唐朝以后,中国山水画为了强调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将人画

得很小。这样,大自然的雄奇伟大就显现出来了。山水画有许多是画在屏风上的,有的山水画挂在屋内,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样的感觉。画面是直立式的,我们称为“立轴”《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思训

是皇亲,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气象。唐代的山水画多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廓。宋: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雄强浑厚,苍苍茫茫。画面具有重量感,线如铁条,把

山的质感表现得极为突出,树木用墨变化,皆给人苍郁朴茂的感觉。《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墨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采用对比、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法使人产生雄伟崇高之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

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出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座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表现岩石的坚硬粗糙。山顶上密集着小树。大山右边有一道白色

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瀑布下方是一片茫茫的水气,隔开了后面的大山和前面的山丘。前面的山丘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山丘右上方有一些楼房的屋顶,被树木包围着。山丘下方是一条路。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有一队驴子,正驮着货物,由人驱赶着前行。商旅所占画面极小,造

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烘托出山的高大,如此雄伟壮丽的高山,如此渺小辛苦的行旅,画中人前行不觉,观画人则不由喟然长叹。虽然是一幅大画,可是在描绘细致的人物、建筑等细节方面一点儿不马虎。北方多大山,崇山峻岭,一层又一层的,观赏者必须抬头仰望,因此,在画家的画中,就出现了非常陡直的

构图。北宋的山水画经过写生的观察训练,对每一种岩石的质地、皴法都做了研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仔细加以观察分析,所以有非凡成就。南宋时代,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据,都城迁到江南的杭州。中国南方多河流,地势比较低。因此,南宋的山水画就产生了和北宋很不一样的风格。因为南

宋建都临安,画家接近的多是水乡泽国,“水”的主题逐渐替代了北宋的“山”的主题。北宋的都喜欢画高大的山峰。南宋的喜欢画河流,画水,画很秀气的山。马远《山径春行》册页,绢本,设色画。尺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春天的江南,云淡风轻。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径间。

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高士的衣袖触动了野花,野花轻扬飞舞,惊动了原本在鸣唱的鸟儿,也说明了画里的诗情。正是由南宋宁宗的题诗:“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转化而来,装裱形式为册页。把诗写在画上叫做“题画诗”。中国的绘画,从南宋开始,出现了题画诗的,“题画诗”是宋朝人

的发明。中国人因此创作了世界上唯一把诗和画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从此以后,中国的画家,不但要会画画,也还要会作诗。要把诗题在画上,书法也要很好看。在这幅作品里,画家着墨不多,但巧心的布局、丰富的线条、薰染般的淡墨,却将春山的

润泽,与浸淫于春光中文士陶然的情态表露无遗。以有限笔墨,描绘无穷的余韵,正是此画动人心弦之处。《临流赋琴》绢本,淡设色纵故宫博物院藏。夏圭山水画笔简意远,遗貌取神。构图常取半边,近景突出,远景清淡,空间广阔,独具一格,人称“夏半

边”《鹊华秋色图》元:赵孟頫(赵匡胤的后代)28.4×90.2厘米,纸本设色,元代(现藏于台北故宫)。《鹊华秋色图》并非一幅平常的风景写生画,它是赵孟頫凭着记忆在家乡浙江画就的,因为其中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

,而被人们称为“思乡之画”。赵孟頫于公元1295年由京城辞官回到了家乡,文辞书画酬答中结交了不少朋友,周密就是其中的一位。周密祖籍是山东,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北宋旋即灭亡,中原士大夫纷纷南下避

难,周密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赵孟頫便提笔挥毫,凭着记忆描画起济南的山水来。《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山东南郊的鹊山和华不注山的风景。这两座山,一座尖峭如正三角形,另一座圆圆钝钝,好像一个馒头。赵孟頫用非常写实的方法画了这两座山。近、中、远景的分层布局,营造出清晰的景深感。这张

画用淡淡的红色表现了秋天的树林。山脚下的水波、细竹,笔法都很自然随意。这种自然、随意的笔法,后来成为元代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以少胜多、以虚代实、计白当黑,讲究的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疏朗中留出思维和审美空间,因为空静的心灵才能容纳万物。这张画秋季如何表达的?画面大面

积留白表示什么?答:元朝的文人画家,大多是远离城市的隐士。他们不喜欢吵闹的城市,住在安静的山水里,山上的白云,水中的游鱼,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元代的文人画也就是要把这种心情传达给看画的人。在忙碌中生活的

人,可以借着这些画,感觉到山水之美,重新得到心灵上的安静。三、分组小结分小组总结:中国山水画印象,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文人画、寄情山水。回题:中国画与风景画区别?答: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我们还读到了画家的精神诉求、内心表白、人生追求,

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使得山水有着人的表情,真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四、作业你眼中的中国山水画和

西方风景画有什么不同?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7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