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2-七年级美术下册苏少版.doc,共(1)页,7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23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情分析:本课题是欣赏评述模块教学围绕人物画开展的,本作为七年级下学期第一课进行。本节课尝试在八年级借班上课,已有基础是中国人物画和外国肖像画,在这前提下从提高审美能力出发,在对比中认识外国历史画、宗教画,进一步提高人物画的识读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注意复习,关注生成。
模块教学:本课是欣赏评述模块,将教材上三个主题串在一起,兼涉及一些其他领域内容。信息很大,但是从语言角度,大量看图,找到共性。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语言特点:线造型、固有色主观色,托物言志人定胜天追求意象之美。外国人物画文艺复兴完善的明暗色彩造型语言科
学观察理性解剖知识。外国在照相技术发明了后向东方学到了探索造型语言多样的表现方式,从线条、色彩、空间等方面打破自然写实的理性造型风格。中国自国门打开后向西方学习,在绘画中加入了光影焦点透视,徐悲鸿为首流派中西兼长,开始了写实
道路。本课从综合美术语言角度出发,由内容到形式,教会学生人物识读方法。教学目标:赏析中外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人物画,表达对多元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从内容到形式,在比较中了解中外美术语言特征,训练图像识读技能,逐步形成
审美判断能力,为下一单元人物画造型技能训练奠定基础。教学重点:采用以画论画的方法,将中外人物画对应起来,通过描绘、分析、比较和讨论,从内容到形式,探索中外人物画美术语言的特点。一、(举例)按题材或表现形式找最对应的画面《免胄图》VS
《勃鲁达的投降》二、找中外人物画对应作品3-4组(作业5~10′)讨论归纳对比中外人物画题材承上启下:从“图像识读”出发,进而形成“审美判断”是美术欣赏的重点。三、(举例)对比分析中外人物画美术语言(可以让学生尝试回顾已有知识点)《韩熙载夜宴图》V
S《最后的晚餐》归纳美术语言四、小结:19th末20th初,东西方美术语言融汇(难点突破)徐悲鸿VS凡高五、拓展(按时间调整)1、构思:如何表现信仰?《千手观音》VS《西斯廷圣母》2、构图:如何表现宏大?《八十七神仙卷》VS《最后的审判》3、经营位置《高
贤读书图轴》VS《杜普教授的解剖学科》4、形象特点《簪花仕女图》VS《蒙娜丽莎》5、造型手法《泼墨仙人》VS《戴帽的芙劳》6、元素重组《女娲补天图》VS《大提琴手》六、下次课试着画一组对应中外人物画的草图,体会其创作构思特点,进一步领会其美术语言的具体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