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耕牛·战马》教学设计1-七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DOC
  • 阅读 5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31.5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5课 耕牛·战马》教学设计1-七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5课 耕牛·战马》教学设计1-七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doc,共(2)页,3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22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耕牛·战马》——《五牛图》赏析适用对象分析:教师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素描纸、铅笔、记号笔、水笔,查阅与牛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记号笔、水笔。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临摹实践、展示评价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学

习内容分析:本课是选择了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耕牛·战马》中的一幅韩滉的《五牛图》为品析的内容。课以问题为线索,通过题材、耕牛、战马、线描、质感、性情等,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并尝试用线表现牛的特征。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题材的表现意义,中国画的绘画语

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牛,呈现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白描的表现手法。教学过

程一、导入:欣赏以牛题材的艺术作品1、问题:你知道或者看到过哪些有关牛题材的艺术作品吗?2、图片欣赏: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野牛》壁画,敦煌壁画中的耕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犁地图》,戴嵩的《斗牛图》,宋代李椿的《牧牛图》、李可染的《牧牛图》,毕加索的雕塑《公牛

头》。二、《五牛图》赏析1、教师简介:有关《五牛图》的基本信息(作者、尺寸、朝代、装裱形式)2、问题:仔细观察,说说《五牛图》牛在造型上有何特点?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可以从牛的形态、设色(色彩)、观察角度、布局(构图)

、性情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3、感悟《五牛图》中线的魅力问题: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学生小组讨论,全体交流(眼睛、鼻子、蹄趾、腹部、毛须)小结:可以说韩滉的《五牛图》用线讲究至极,整体布局抑扬顿挫

、疏密有序,即有章法又顾及牛的结构形体。4、请大家回忆一下品析《五牛图》可以从哪些面进行的呢?三、教师示范用线描临摹任一头牛。四、工作坊作业内容:仔细观察,试着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中的一头牛。要求:仔细观察,合理运用线条的变化,表现牛的结构

、各部分质感和神情。五、作业展示评价六、课堂小结韩滉画牛,用心用情。通观《五牛图》整幅作品,造型精确,形态生动,是古往今来中国绘画史上最杰出的“牛的肖像”作品。课后反思《五牛图》是非常著名的国画作品,美术课程标准中特别侧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要求,

让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提升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国画的特色。现在看来,我在课的设计中少了一些《五牛图》的文化性,可以在重点讨论五牛图特点的问题时追加一个“韩滉为什么选择牛作为主题?”。重点是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赏析国画作品的方法,从课堂学生语言表述和课堂小结环节看,是到达了预期的目标的。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7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