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6 色彩的表现》教学设计7-八年级美术下册岭南版.docx,共(2)页,682.91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21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鉴赏课--色彩的表现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通过展示两幅中外名家作品《三门峡》和《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分别直观的说明了色彩的混合法和点彩法。用直观的示范,让学生感受两种表现技法的区别。通过色相环讲述色彩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将知识点补充拓展到笔触、平涂法、堆积法。最后延伸到没有优美的环境,就没有
色彩缤纷的风景画,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教学对象:初二级学生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个星期明暗造型的学习,已了解和学习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增强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色彩表现的技法。鼓励
学生大胆的进行色彩表达。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类型:鉴赏课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讲授启发学生思考,能分析画面中色彩混合法和点彩法不同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
运用色彩的语言表现自己的情感,培养交流合作的综合素质。教学重点:学习色彩表现原理,制作一幅手撕色彩服装设计稿。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兴趣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撕一幅画,将画放入风景图片中,完成一幅风景服装设计稿。教学教具:
PPT课件和A4纸学具准备:笔和A4纸教学过程:一、互动导入1、你画我猜用风景图片过渡到画面表现,引入梵高的作品(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二、讲授新课:(讲述+示范)1、讲述色彩的混合法。以《三门峡》为代表,引导学生欣赏。介绍作者吴作人和作画背景。2、讲述色彩的点彩
法。出示《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的图片,引导学生鉴赏画面,了解作者修拉。3、结合两幅作品《三门峡》《大碗岛的一个星期日》分析混合法和点彩法的不同点。4、小挑战。(互动环节: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轮流回答问题)让学生区分画面采用了哪种技法?5、色相环。三原色、详细讲述
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色调(冷暖色调的区分)。6、练习环节。动一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动手撕一张服装设计稿。7、知识拓展:平涂法、堆积法笔触。三、课堂小结:(以多鼓励,多肯定,多启发思维为准)1、知识小结:表现技法条件
因素四、课后延伸:保护环境突出情感教育的主题:没有优美的环境,就没有色彩缤纷的风景画,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