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7课 五彩缤纷的风筝》教学反思4-七年级美术下册赣美版.doc,共(2)页,2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13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后反思:艺术源于生活且能够创造生活,怎样才能使学生创作出更完美的艺术形象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展开灵巧的翅膀去激发学生探究的灵感。因此创意思维对于设计应用课尤为重要,怎样让孩子们眼高手高的制作,
内容的选择,创作的取舍,引与导就成为了关键。对于七年级的中学生,已具备了一些美术设计知识和造型能力,也非常关注民俗文化艺术,愿意并善于探究制作。针对这一基础,扎制传统风筝完全能有效地进行。在对本课进行教学后,我总结并反思了自己的课堂:1、精彩的开头是成功的一
半。本堂课由从古时飞天梦到现代科技将梦想实现展开,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民间传统艺术所独有的魅力,从古诗中找寻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古时梦寐以求而现在实现了的飞天梦想,从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贡献,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风筝艺术的
作用与价值意义,并了解山东本土民间艺术的地位,拉近生活与艺术梦想的距离。通过欣赏、对比,使学生真正了解传统风筝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2、风筝的灵魂源于对飞的梦想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一个好的构思。新世纪的中学生是未来发展的主人,正处于思维最为活跃
丰富的阶段,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机,他们喜欢创作又富于梦想,思维大胆,驰骋的自由度十分广阔。发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他们乐于想象,敢于想象,让想象附载于具象之上,有形可想,有境可绘,有思想的表达,有情感的附着,给予一些可实施、可借鉴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完整创作
的过程,感受创作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品才会是真正打动人心。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很多想法还有制作手法都是我们成年人望尘莫及的。能亲手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对他们来说,充满了诱惑力和自豪感。虽然他们的风筝制作并不怎么精
美,也因场地限制无法真正实地放飞,还或许有许多放飞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孩子们都学会了风筝制作的方法,领略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而他们收获最多的是快乐!许多所谓的“调皮”孩子表现得同样出色,他们对美的敏感和向往表现地如此迫切,值得身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思考与
学习。3、层层深入教学,美育学生心灵本课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领,尝试运用分解推进式教学模式,从认识了解风筝,辨析风筝的传统魅力,利用拆开传统风筝解决问题——“四艺”,深入探究风筝的制作过程,最后扎作风筝,将教学知识点以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分解到各个教
学环节中,节奏有快有慢、有收有放,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在美术活动中释放自己的情感,并通过美学教育体验,让学生认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让民俗艺术之花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我们的学生原本就是一片宝藏,最终成为钻石、黄金还是沙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老师的引导和教育。4、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展现高效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分阶段、分层次促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因材因时施教,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安排教学内容,从欣赏、游戏、探究,到学生们自然不断地吸收应用,有利于积极主
动探究制作,克服畏难心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活动中学生们都具备了自主合作意识,积极探究每一个老师给予的问题,积极参与,提高认识。合作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力量,既保证了每位同学自己的想法得以展现
,又促进了思想的融合和发展,最后都有成功的作品呈现出来,得到了课堂实效性的展现。十全九美,终究有一个不美,因此我的课堂也不是十全十美的。首先,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须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看通看透,抓重难点。我在上这课时对课本上大篇幅的传统风筝
图片,涉及欣赏的范围开拓广度不够,导致学生的思维拓展不太大胆;有些环节太急切地让学生进行美术表现活动,往往思维引导会较单一,而无思维之花的迸发。其次,展示是课堂精彩的展现。展示包括教师范作展示及学生创作作品展
示为主。教师范作包括创作过程展示及成品展示两部分,过程展示不可缺少,但最后成品的展示也是学生深入直观理解的过程。由于场地有限的缘故,无法让学生作品得以真正的放飞展示,我觉得非常的遗憾,也就无法展示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对于最后的赏析评价也会带来障碍,整堂课的传统效果魅力也就无从展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