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3课 画故事》教学设计10-八年级美术下册湘美版.doc,共(4)页,8.81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92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市七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教材版本册页或章节单元湘教版第3课课题画故事课型造型.表现教学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绘制有故事情节的趣味画面,提炼故事的高潮或矛盾焦点等关键的要素诉诸画面,使人通过画面直观感受到文本故事的精髓所在,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引导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在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及创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故事要素,学习运用绘画形象表现故事。能力目标运用单幅画的
绘画形式,绘制出能够体现一定故事情节的铅笔创作草图。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怎样画故事。教学难点归纳故事高潮并安排画面。教学方法讲授、欣赏、讨论、启发。教学用具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画图
片。学具绘画纸、铅笔,故事画素材。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环节第1课时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修改建议导语设计同学们,从小到现在我们是不是听过或看过很多经典的故事,那么你知道这个故事吗?这些绘画作品用可视的形象
再现了故事情节。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画故事。板书课题:画故事新授内容作品欣赏1、《拾穗者》法国米勒提问:从《拾穗者》画面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播放《拾穗者》画面的解说词。学生答:„„《拾穗者》法国米勒2新授内容新授内容师生总结:资料:《拾穗者》是法
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于1857年创作的一幅作品,它生动描绘了十九世纪法国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拾穗者》,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
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米
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
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米勒以凝重质朴,造型简约的概括力,来极富表现力地塑造平凡人物。他表现的是人和大地的亲密关系,是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农妇身上感到一种深沉的宗教情
感,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虽然远处飞翔的鸟儿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的意境,但人类凝重的身躯似乎预示着生存的重压。正是这种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
作品。3思考:通过刚才对米勒《拾穗者》画面的分析,想想怎样用单幅画表现故事?学生答:„„师结:1、分析故事情节、人物(角色)、时间、地点、场景。2、提炼故事高潮或矛盾焦点安排画面。学习活动一:观看视频“凿壁偷光”提问:
1、讲述了什么故事?2、小组讨论:我们应选取那个场景,画出这个故事?(小组讨论后,一二三组选一代表说出绘画构思,第四组代表对前三组构思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修改意见)2、漫画现代丰子恺资料: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作业布置学习活动一:用单幅画表现你喜欢的某个故事。要求:1、铅笔画草图。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3、构图合理。作业展评展评要点:1、画面构图。2、
故事要素。自评生评师评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单幅画面画故事,并完成了草图,下节课我们重点描绘细节,刻画人物的表情及动态,对于画故事,同学们可以用彩笔、彩铅,也可以用版剪刻的形式,同学们根据自己需求自备下节
课学习用具。板书设计画故事故事要素: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