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课 文明之光》教学设计3-八年级美术下册湘美版.doc,共(5)页,39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924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第1课《文明之光--青铜器》学科初中美术年级八年级课时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通过对青铜器的认识与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的历史。教材分为三大部分,以器物介绍为
主,分别通过“思考.联系”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习活动的开展,认识列举的文物,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二、学情分析青铜器文化,现代的初中生相对比较陌生,他们可以通过书本、网络查阅获取信息,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对整体信息的把握能力有限,需经过教师正确的引导,结合本课
教学人文与社会生活特色,感知认识赏析。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过程与方法: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四、教学重难点教
学重点:通过对青铜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青铜器美术不同发展时期的造型及纹饰特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祖国文化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的精神。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形式的图片、范例,多媒体课件等。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图案片资料,彩笔或颜料
、铅笔、卡纸等。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导入新课欣赏一组图片:春谷公园的“润谷宝鼎”,我县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青铜龙耳尊》,了解南陵与青铜文化的不解之缘,探索青铜文化的魅力!学生观看初步感受到身边的青铜文化。
用身边实例引入,贴近学生生活。二、讲授新课(一)感知青铜文化1.了解青铜器青铜器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中国青铜器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形成,在商、周时期达到高峰。战国末期至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
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2.青铜器分类青铜器的种类品种繁多,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3.初步感知青铜器上的纹样常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
餮纹、夔纹、龙纹、兽面纹、蛇纹(蟠虺(huǐ)1.引导学生对美好生活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2.了解青铜器相关知识,通过拓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1.直观的讲解青铜器。2.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更加深刻认识青铜器历史。纹、蟠螭纹)、凤鸟纹、云雷纹、波纹
等青铜纹样。(二)赏析:《后母戊方鼎》:1.视频播放《后母戊方鼎》简要介绍:后母戊方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戊”而铸造的,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
国之宝”的美誉。后母戊方鼎造型方正、厚重、庄严,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2.分析装饰纹样:鼎耳:双虎与人头图案腹饰带:双龙组成的兽面纹四足:兽面纹3.用途猜想:煮或盛放鱼肉、粮食用;或作为祭祀用的礼器。4.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5.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
三)赏析:《四羊方尊》、《利簋》1.《四羊方尊》特点:(1)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2)边缘的棱脊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3)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3.学生感受各种青铜器纹样,才能创作出形象生动的作品。4、分析代表性青铜器作品,加深理解我国青铜器文化博大精深。3.通过教师讲解和师生互动,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力。4.欣赏作品,直观体验。文”,
也称“铭文”。2.利簋(guǐ),西周早期青铜器,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器身、方座饰饕餮纹。(四)对比赏析:《莲鹤方壶》、《马踏飞鸟》等青铜器1.《莲鹤方壶》春秋高11
8厘米,重64.28千克。春秋礼器,顶盖作镂空花瓣形,中立一鹤,昂首舒翅。双耳为镂雕的顾首伏龙,颈面及腹四皆为伏兽。四面自颈至腹饰以相缠绕的龙,圈足饰似虎的兽,足下承以吐舌双兽,兽首有二角。造型奇特华美,为春秋青铜器中的精品。2.《马踏飞鸟》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马踏飞鸟”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3.三星堆千里眼商代古老而神秘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五)青铜器的主要纹饰: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2.尝试描述凤纹、夔纹、饕餮纹、云雷纹的造型特点。
5.课件图片展示,学生直观感受青铜器的主要纹饰。5.通过教师演示为下步自行创作打下基础。三、学习实践活动作业及活动建议:1.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2.完成一幅有“青铜器纹饰”的平面或立体制作的作品,可绘可
塑。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四、展示交流1.晒一晒:展示学生作品2.说一说:自己创作的感想、得意之处等。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说和行能力。五、教学拓展总结·思考:1.你对青
铜器有什么新的了解?青铜器的出现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哪些变化?课后拓展:1.了解南陵大工山神秘古铜矿遗址。2.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收集资料,探索青铜文化,青铜器纹样。发现美创造美拓展六、板书设计第1课文明之光.青铜器1.赏析:《后母戊方鼎》、《莲鹤方壶》2.青铜器纹饰:凤纹、
夔纹、饕餮纹、云雷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