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之光》教学设计2-八年级美术下册湘美版

DOC
  • 阅读 3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0.000 K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课 文明之光》教学设计2-八年级美术下册湘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课 文明之光》教学设计2-八年级美术下册湘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课 文明之光》教学设计2-八年级美术下册湘美版.doc,共(4)页,3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92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

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青铜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过

程:一、导入:1、通过表格了解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2、了解常见青铜器。3、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

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媒体运用:图片、表格。二、赏析:后母戊方鼎。简要介绍:后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方鼎器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餮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

形。用途:最初作为食器使用,煮或盛放鱼肉用,后来作为祭祀用的礼器,最后演变为权利与地位的象征。三、赏析:四羊方尊(商代)简要介绍:器身腹部的四羊圆雕与綫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

。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四、赏析:利簋(音轨)簋的结构部位:口、耳、腹、圈足。利簋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云雷纹为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兽

面纹。五、赏析莲鹤方壶:识别蟠魑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盘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六、青铜器的主要纹饰:1、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2、尝试描述兽面纹

、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3、云雷纹、蟠魑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七、思考练习:莲鹤方壶与后母戊鼎两件不同时代青铜器的感受比较。八、贴金人头像与马踏飞鸟赏析:贴金人头像出土于四川三星堆遗址,为古蜀国作

品,双目突出、大耳宽嘴的奇特造型,既强调了人物视听器官的特异功能,也向我们展示了先秦青铜器的另外一面——古蜀国生动的人神世界。马踏飞鸟为东汉时期作品,作者利用力学原理,使马身重量落于一足,其余三足呈悬空状,同时利用视觉上的对称均衡感,使驰骋的飞马有了泰然不动的平衡性。八、学习活动:临摹青铜器常见

纹饰,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7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