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国的地域差异》教学设计3-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5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69.000 K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五章 我国的地域差异》教学设计3-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章 我国的地域差异》教学设计3-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五章 我国的地域差异》教学设计3-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5)页,6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9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章我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识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名称,范围;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高寒对青藏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

经教师适当点拨,力求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以解决。通过四大区域的复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区域差异,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或者影响性,培养学生哲学思维。本节的教学还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教材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

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上来划分地理区域的,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也是在区域层面上划分最大的区域。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之前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学

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的划分方法以及依据,能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能够简单的描述,但是对于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从学习区域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

型。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3.初步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4.了解秦岭——淮河一线重要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体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原理,能用哲学的观点观察地理事物。教学

重点: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3.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性,地理学科有关区域学习方

法教学方法:读图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导学案教材小考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前置反馈重难点探究探究一播放多媒体视频(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师:通过这几幅图片,同学们可以看出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出示目

标师:我们进入第一个活动,看看你前置作业完成的如何?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订正答案(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任务)。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既快又好,订正后请举手示意。(适当点评完成任务的小组)师:各小组展示疑问并求助(

适当点评,鼓励性语言)出示答案(过渡):基础知识过关了,我们将要背着知识的行囊攀登重、难点知识的观看图片生:四大地理区域。学生读目标。小组合作:组内相互订正答案,组长记录疑问知识点。完毕后示意。有疑问的小组提问,其

他小组解答。核对答案,记性并相互相互提问。仔细观看图片,小组合作,探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两个小组)以图像导入复习课题,形象生动,激发学习热情,明确复习课题。明确目标,带着目的去学习。订正答案的过

程也是巩固记忆的过程。(设疑解疑,全面依靠学生)(口、脑并用,知识的提取便于巩固)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语言表达能力探究二:干旱的大西北探究三:高寒的青藏地区高峰来看探究一:出示课件(相关图片)(播放中国1月气温分布情况图、中国温度带分

布图、中国河流分布图、中国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分布图、中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等),提问:注意看秦岭和淮河一线与哪几条界线位置接近?要求:把你们的答案一定要落实到学案上。师:其他小组有没有疑问?老师还有个问题,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组成了什么自然地理要素?

北方以什么气候为主,南方呢?生:气候。生: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师:同学们真是太牛了,相信给你们一道中考题,你们一定能快速做出来。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这么难的中考题都能这么快的做出来,看来探究一名同学版图探究结果并讲解。暴露问题,同学之间

解决。做学案探究以后走进中考题,做学案中考题,并由学生讲解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项。小组合作,根据学案中探究二的提示来讨论得出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小组展示跟着教师的引导,迁出正确答案。自学自答,有疑难问题抛

给学生解决,互帮互学。设计这个题一方面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题交给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下一个探究做准备。巩固练习。二对你们来说小菜一碟。教师点拨: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有没有联系?干旱对农业、人口的分布、交通设施的建设等有什么影响?教师点评小组表

现,出示课件结构图。教师总结:研究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师:我们现在由大西北飞往湖北和山东,走进考场做几道中考题。(出示中考题)我们用同样的方

法来探究下一个问题,根据老师给你们说的方法,把探究三的结构图画出来。教师点拨:由高生寒,高寒的气候对当地的农业、景观和人口、城市必定有关系。走进中考,习题练习并讲解。组长带领组员绘制青藏地区的结构图。两个小组同学上台展示。并讲解绘制的依据和各个要素的

联系。由学生分析联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举一反三。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一步步分析出答案。板书设计:我国的区域差异一、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二、影响区域的因素1.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流、植被)2.人文地理(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三、西北地区四、青藏地区教后反思:课堂准备应该以中

等学生的水平为基准,设置微课要注意知识点的细微处理,注意对知识点间的联系关系。授课时,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升,设置实体要分层次。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秦岭

—淮河一线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界线: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青藏地区边缘线青藏地区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