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8.走进北京传统工艺美术》教学设计3-八年级美术下册人美版(杨力).doc,共(7)页,6.74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82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对称剪纸课程名称剪纸校本课程年级八年级教材剪纸校本课程实施情况作为顺义区一所普通中学,我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继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文化,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直是我校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有义务将剪纸作为特色课程开
展起来。学校为确保活动的时间定为每周四下午第八节课就是校本课程活动时间,学校保证了学生活动的时间,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要开展好校本课程。剪纸校本课程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感悟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收获。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它有美妙的图案,精湛的技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当前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大前提下,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既符合时代的需求,同时也使学生的剪纸能力和对中国民间的传统美学认识有了一定的提升,了解剪纸在生
活中的作用,以及剪纸独特的民族特色。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
工艺的热情。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去模仿,缺少自己的创意,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设计有创意的作品,如何让剪纸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是值得教师去思考的。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通过欣赏蝴蝶了解
什么是对称剪纸,进而学习对称剪纸的折叠方法、对称形式、创作方法,最后进行大胆的创作。主旨在于在欣赏探究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学生情况:在本课之前,学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了剪纸的历史,会使用剪纸工
具及材料,了解剪纸的基本纹样,以及基本的剪刻方法。学生都是以学习、临摹为主,还没有上升到创作,那么现在讲授剪纸创作正是时机,同学们积极性很高,相信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教学方式:引导启发、自主探究、教师示范、自主创作。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欣赏剪纸作品、学生作业展
示、多元评价。技术准备:电脑课件制作、对称剪纸制作。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剪纸作品中对称形式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对自然与艺术作品中的美的形式更加关注,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其积极投入到剪纸作品创作中。(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究交流、参与创作
,熟练制作步骤,并能用所学的创作方法,创作一幅有吉祥寓意的剪纸作品。(三)知识目标学习对称剪纸的折剪方法,了解对称剪纸的对称形式,掌握对称剪纸的创作方法。教学流程示意图对称剪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实物导入激发兴趣蝴蝶标本和教师剪纸作品。教师演示
讲授方法实践对比归纳种类启发思路解决难点运用素材课堂创作展示评议拓展延伸演示鱼的制作方法。通过对比了解对称的方式。讲授两种创作方法。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对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剪纸在生活中的应用。安排一、欣赏实物,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蝴蝶标本请学生欣赏并提问:蝴
蝶有着美丽的色彩、丰富的图案,这么美丽的蝴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谁知道?教师总结:对称。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蝴蝶剪纸。教师展示蝴蝶剪纸在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对称的形式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剪纸的形式来表现对称的美。教师板书:对称剪纸。欣赏教师展示的
蝴蝶标本和蝴蝶剪纸。回答教师的问题:对称。欣赏老师的剪纸作品。由实物和教师作品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将学生思维拉入课堂。多媒体课件。3二、教师演示,讲授方法。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鱼的制作图,演示剪一条对称的鱼,让学生跟着老师一块剪。提问:怎么样使它更漂亮?
教师继续再给它加些装饰纹样。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对称来剪刻纹样。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纸剪出对称的鱼并学会添加纹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学习剪纸的方法。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物投影5三、实践对比,归纳种类。直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制作的鱼是利用左右对称。提问:还有没有其
他对称方法?教师总结出上下对称和角对称,出示剪纸作品。学生回答:上下对称、角对称。欣赏教师剪纸作品,并学习方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了解对称剪纸的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媒体、课件5四、启发思路解决难点。提问:我们还能不能再给这条鱼加形象,使它更丰富?提醒学生想一想鱼的生长环
境。教师演示在鱼的基础上加上水草,让其变成一个新的作品。总结方法1:将动物与它生长的环境组合。继续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组合方法?出示教师作品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韵味及内涵。总结方法2:将有吉祥寓意的形象相组合。先注意听教师的讲授,然后思考创作方法,并回答问题。教学中要“授之以
渔”,关键是交给学生剪纸创作的方法与技能,为他们的自由创作做准备,解决本课的难点。多媒体课件7五、运用素材,课堂创作。教师出示作业要求,强调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提供一些作品图片和剪纸素材供学生欣赏和创作,提示学生作品要符合生活实际或有吉祥寓意。认真听教师的要求和提示,根据素材结合并
自己的创意进行剪纸创作。给学生参考素材,不约束创作内容,便于学生活跃思维,发挥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剪纸创作中所产生的愉悦情趣。20六、展示评议,拓展延伸。教师在展板上给各组分好区域,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扎到展板上。请各组派一名代
表介绍本组的作品,说一说优缺点。教师总结。教师出示图片,剪纸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筑、家居、服装、邮票等。教师小结:中国剪纸源远流长,剪纸大多取材于民间,我们学习创作剪纸之后,再去欣赏剪纸作品,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受?布置下节
课内容和用具。填写pmi评价表。同学们展示作品并欣赏同伴的剪纸作品。此环节基于“新课标”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应鼓励自评互评等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助合作精神。多媒体出示课件图片5板书设计对称剪纸一、对称形式: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角
对称二、创作方法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情况进行评价,有课堂自评、互评,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使用多元评价表和pmi表进行课堂评价。见下两个表格:姓名班级主题对称剪纸时间2014.11一、
课堂作业评价参考:1、线条流畅。2、是否对称。3、纹样的美感。4、主题突出。5、有美好寓意。5、作业是否完成。二、美术作业PMI评价表评价方法:在这个单元中,把你自由联想到的积极P(+)、消极M(-)和问题I(?)填入下表。P(+)M(-)I(?)○1
、真正理解和掌握老师讲授的对称剪纸知识。○2、对于老师讲授的创作方法我运用的很好。○3、我很喜欢这节课的作业形式。○4、我设计的对称剪纸美观独特。还有那些方面你做的比较好?○1、不太理解和掌握老师讲授的对称剪纸知识。○2、自己的剪纸作品是
临摹的不是创作的。○3、自己的作品剪断了。○4、在课堂上自己的作品没有制作完成。你觉得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问题?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1、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
实践探究中掌握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经过斟酌思考,使问题有针对性,而且层层递进。如在制作鱼的对称剪纸时,学生剪完之后问学生:“我们怎么使它更漂亮?”加完纹样之后再接着提问:“还能不能再加一些外在的形象,使它更丰富?”在讲授知
识点时我引导学生自己跟着老师一起制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如剪鱼、在给鱼加水草等,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动手能力。2、运用多元评价的评价方式,体现学生自我价值。《初中美术作业发展性多元评价单的研究》是我参与研究的市级课题,以课题为依托
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并使用多元评价单,课后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新课标”中有“注重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美术学习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
巡回辅导,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优点,并指出不足。将各种评价贯穿于课堂之中,既曾强学生的自信心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助合作精神。3、从单纯的技术学习层面向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提升。在本堂课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如用剪纸作品布置教
室,课程最后的拓展延伸等,是学生通过剪纸学习,加深对文化的认识以及对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丰富的剪纸文化有了初步的印象,就好比教师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看到了窗外优美的景色,但是如何发现更多的美景,则需要学生主动继续探究,这正是自主
学习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