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教版(导与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doc,共(10)页,246.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79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大气的受热过程5、6、11、12、13、14热力环流3、4、7、8,9、10、13大气的水平运动1、2、14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山东济南模拟)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读图,回答1~2题:1.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2.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B.地转偏向力和摩擦
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解析:1.B2.A图中5100米到5800米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海拔高处说明等压面上凸,气压较高;海拔较低处说明等压面下凹,气压较低
,由图中可读出该高空水平面南部、西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又因在5000米左右的高空,摩擦力很小,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西北风(风向大致与图中等高线平行)。(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读“
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3~4题:3.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B.P→O→M→N→PC.M→N→P→O→MD.N→M→O→P→N4.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解析:3.A4.A第3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由N上升至
O。故A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蔬菜大棚是一种框架覆膜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蔬菜生长的需要对自然条件进行人工调节,可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下图为蔬菜大棚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某段时间,我国南
方的菜农一般只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A.削弱太阳辐射以减少蔬菜水分蒸腾B.减少地面辐射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加大气逆辐射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增强地面辐射以提高白天气温6.我国北方地区在某个季节,菜农往往给大棚覆上多层保温塑料膜
,夜间加盖草被。该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5.A6.D第5题,“黑色”可以削弱到达大棚内部的太阳辐射,使得内部温度相对较低,减少蔬菜水分蒸腾。第6题,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春季、秋季更低;大棚上覆盖多层保温塑料膜,夜间加盖草被,有利于减少大棚内部热量的散失,保证室内蔬菜生长所
需的温度。(2017·湖北武汉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8.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
低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解析:7.C8.D第7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风是从谷地沿两侧山坡吹的上升气流,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雾,B、D错。夜晚吹山风,冷气流沿两侧山坡下吹,谷地中心是上升气流,底层受冷气流影响快速降温
,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状态,容易出现浓雾天气。C对,A错。第8题,浓雾天气出现条件,一是有逆温现象,二是静风天气。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湿水汽充足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几天的原因,A、B、C错。风
力较弱,不能吹散浓雾,是导致该天气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D对。(2017·黑龙江哈三中模拟)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A.①比②气温高B.②比③气温低C.
③比④气压低D.④比①气压高10.图中()A.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与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相同B.③地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形成对流雨C.近地面气流流向为:③→②D.等压面分布状况一般出现在夏季的白天解析:9
.D10.C第9题,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气压也降低,因此①比②气温低,③比④气压高;图中海洋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陆地等压面向高空弯曲,表示同一水平面海洋气压低、陆地气压高,近地面③比②气压高,故②气温高、气压低,③气
温低、气压高,因此②比③气温高;根据图中等压面的分布,④气压比①高。第10题,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③地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少;③地气压高于②地,风从大陆吹向海洋,C正确;图中等压面的
分布是陆地气压高,气温低,若是夏季,应该出现在夜间。(2017·福建福州模拟)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A.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
辐射、气温、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D.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12.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A.1月B.5月C.7月D.10月解析:11.D12.C第11题,读图,横轴表示一天的时间,太阳辐射只在白天存在,所以b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所以地面辐射最高值比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早。所以a是气温,c是地面辐射,D对。第12题,根据图中太阳辐射出现的时间段分析,北京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昼长约15小时,且日平均气温在29℃左右,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最可能是7月份。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
(2017·山东潍坊模拟)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下垫面沥青道路混
凝土砖石吸收率0.9~0.950.65~0.90.6~0.80.65~0.8材料二温升值与吸收率的关系。材料三温升值与风速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值的影响及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8分)(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8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数据和材料二中曲线分析,下垫面吸收率与小区温升值呈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第(
2)题,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关系。风速越大,温升值越小,城市热岛效应越弱,反之越强。第(3)题,通过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城市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主要从地面铺装、通风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答案:(1)影响: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吸收率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
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12分)(2)关系:风速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热岛强度越小)。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城市热岛效应越弱。(8分)(3)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减少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
装地面;②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的热量散失到郊区,从而有效减轻小区“热岛效应”。(8分)14.(2017·江西九江质检)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1)判断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的数值。(6分)(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3)比较此日P、Q两地气温日较差大小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内,最小气压值为990~995hPa,最大气压值在1040~10
45hPa,故图示气压差为45~55hPa。第(2)题,O处等压线稀疏,且位于陆地上摩擦力较大,风力较小;P处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第(3)题,Q处为高压中心,又位于陆地上,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P地位于低压中心,又位于海洋上,多阴雨天气,气温
日较差较小。答案:(1)54hPa(45~55之间均可)。(6分)(2)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8分)(3)Q地大于P地。原因: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而P地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气温日较差
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气温日较差较小。(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