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含答案).ppt,共(49)页,843.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78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考点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分析[考点梳理]1.发现问题: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黄色圆粒9∶3∶3∶1(1)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2)F2出现的新类型为__________和绿圆。
(3)F2不同性状之间出现了____________。2.提出假说黄色、圆粒黄皱自由组合YyRrYYRRyyRRYYrryyrr(1)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彼此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2)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各有4种: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________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________种;性状表现为________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_。每对遗传因子不同对的遗传因子YR、Yr、yR、yr1∶1∶1∶116949∶3∶3∶13.分析:F2共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注:重组类型是与亲本不同的表现型。
如果亲本是黄皱(YYyy)和绿圆(yyRR),则重组类型占10/16。9/166/161/164.演绎验证:测交实验YyrryyRryyrr1∶1∶1∶1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自由组合定律及实质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
__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研究对象: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发
生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测评]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的B.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C.两者的细胞学基础相同,且都
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所有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2.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
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
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
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______。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随机结合相等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序号条件F1(AaBb)自交后代比例F1测交后代比例
1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6∶11∶2∶1考点二遗传现象中的特殊情况[考点梳理]1.“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成因(1)基因互作序号条件F1(AaBb)自交后代比例F1测交后代比例2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
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9∶71∶33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3∶41∶1∶24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5∶13∶1(续表)(2)显性基因累加效应①表现:②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
多,其效果越强。序号原因后代比例1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自交子代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测交子代AaBb∶Aabb∶aaBb∶aabb=1∶1∶1∶
12隐性纯合致死(自交情况)自交子代出现9∶3∶3(双隐性致死);自交子代出现9∶1(单隐性致死)2.“和”小于16的特殊分离比成因连锁类型基因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和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和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图解配子类型AB∶ab=1∶1Ab∶aB
=1∶1自交后代基因型1AABB、2AaBb、1aabb1AAbb、2AaBb、1aaBB表现型性状分离比3∶1性状分离比1∶2∶13.基因完全连锁遗传现象(以A、a和B、b两对基因为例)[基础测评]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下列有关子代(数量足够多)的各种性状分离比情况,分析有误的是(
)A.若子代出现6∶2∶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AA和BB纯合致死现象B.若子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则具有A或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C.若子代出现12∶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杂合子能稳定遗传的现象D.若子代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3种杂合子自交会出
现性状分离现象答案:A2.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
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死亡。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A.均为黄色短尾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C.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答案:B考向1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典例1]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
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
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
D×aaBBdd或AABBDD×aabbdd[解析]由题可以直接看出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F2为52+3+9=64份,可以推出F1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即F1的基因型为三杂合AaBbDd,只有D选项符合。或者由黑色个体
的基因组成为A_B_dd,占9/64=3/4×3/4×1/4,可推出F1基因组成为AaBbDd;或者由褐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_bbdd,占3/64=3/4×1/4×1/4,可推出F1基因组成为AaBbDd,进而推出D选项正确。[答案]D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图解[考向预测]1.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叶片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
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的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
③杂交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①和②杂交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杂交D.若将①和④杂交所得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可观察到比例为1∶1∶1∶1的四种花粉粒解析:根据题意,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
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④或②④或③④杂交;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选择亲本②④杂交;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杂交;①和④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Ttdd,由于只有非糯性和糯性花粉遇碘出现颜色变化,因此F1花粉用碘液染色,可观察到比例为1∶1的两种花粉粒。
答案:C2.(2018年江西新余二模)某种野兔的脂肪有黄脂、褐脂、白脂和无脂4种表现型,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将一只白脂雄兔和多只黄脂雌兔杂交,取F1中的多只褐脂兔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有4种表现型:褐脂兔162只,白脂兔81只,
黄脂兔80只,无脂兔41只。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亲本白脂兔和黄脂兔的基因型依次是aaBb和AabbB.根据上述F2的表现型及比例,说明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F1中一只黄脂雌兔和白脂雄兔,正常减数分裂都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F2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解析:
F1中的多只褐脂兔(AaBb)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有4种表现型:褐脂兔162只,白脂兔81只,黄脂兔80只,无脂兔41只,比例接近4∶2∶2∶1,即(4/16)∶(2/16)∶(2/16)∶(1/16),推断褐脂兔为AaBb(4/16),白脂兔为aaBb(2/16),黄脂兔为Aabb
(2/16),无脂兔为aabb(1/16),即AA__和__BB致死,A正确、B错误;白脂兔为aaBb,产生配子为1aB∶1ab,黄脂兔为Aabb,产生配子为1Ab∶1ab,C正确;F2只有无脂兔aabb为纯合子,
所占的比例为1/9,D正确。答案:B3.(2018年湖南郴州模拟)下列关于遗传实验与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杂合子与纯合子的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C.孟德尔的测交实
验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F2的9∶3∶3∶1的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若不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式,如12∶
3∶1、9∶6∶1、15∶1等,A错误;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一般相同,B错误;测交实验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错误;F2的9∶3∶3∶1的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D正确。答案:D4.将两株植物杂交,子代植株的性状为:37株红果叶片上
有短毛,19株红果叶片无毛,18株红果叶片上有长毛,13株黄果叶片上有短毛,7株黄果叶片上有长毛,6株黄果叶片无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果实红色对黄色为显性性状B.若只考虑叶毛性状,则无毛个体是纯合体C.两亲本植株都是杂
合体D.两亲本的表现型是红果长毛解析:根据子代红果与黄果分离比为(37+19+18)∶(13+7+6)≈3∶1,说明果实红色对黄色为显性性状,且亲本都是杂合子红果Aa,A正确;就叶毛来说,子代短毛∶无毛∶长毛=(37+13)∶(19+6)∶(18+7)=2∶1∶1,
说明其基因型为Bb∶BB∶bb=2∶1∶1,所以无毛与长毛都是纯合体,B正确;根据亲本杂交后代都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体,C正确;根据子代红果与黄果分离比为3∶1,子代短毛∶无毛∶长毛=2∶1∶1,说明两亲
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毛,D错误。答案:D组别亲本F1F21白花×红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2紫花×红花紫花紫花∶红花=3∶13紫花×白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5.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下表为该植物纯合亲本间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1)该性状是由________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的,且只有在______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______花。(2)若表中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第1组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F2表现为白花的个体中,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若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为________。(3)若第3组实验的F1与某纯合白花品种杂交,请简要分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比例及相对应的该白花品种可能的基因型:①如果杂交后代紫花与白花之比为
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解析:(1)第1组中F2的表现型为紫花∶红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形,所以该性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的,双显性表现为紫色,即只有在两种显
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紫花。(2)第1组中F2的表现型为紫花∶红花∶白花=9∶3∶4,所以F1的紫花基因型为AaBb,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2表现为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
bb=1∶2∶1,所以与白花亲本基因型(AAbb)相同的占1/4;同理,第3组中F1的紫花基因型为AaBb,所以第3组中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即AAbb×aabb,后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全为白花。(3)第3组实验的F1
为AaBb,纯合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①若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F1与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即AaBb×AAbb,子代基因型有四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②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
,F1与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即AaBb×aabb,子代的基因型有四种,即AaBb、Aabb、aaBb、aabb,紫花∶红花∶白花=1∶1∶2。答案:(1)两两紫(2)AAbb1/4全为白花(3)①AAbb②杂交后
代紫花∶红花∶白花=1∶1∶2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亲代绿叶×白色条纹叶绿叶×黄色叶白色条纹叶×黄色叶F1全为绿叶全为绿叶全为绿叶F2绿叶∶白色条纹叶=3∶1绿叶∶黄色叶=3∶1绿叶∶白色条纹叶∶黄色叶=3∶1∶1考向2性状分离比的和为“16”时的合并[典例2](2018年北京海淀模拟)正常水
稻叶为绿色。科学家发现两突变植株,一株为白色条纹叶,一株为黄色叶。科学家做了如下的三组杂交实验:请回答:(1)白色条纹叶相对绿叶为________性性状,白色条纹叶和黄色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定律。(2)用实验一的F2中绿叶和实验二的F2
中绿叶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________。(3)在实验三中,F2中绿叶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占F2的比例是________。F2中白色条纹叶和黄色叶相互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利用现有的品种,如欲
得到更多样的叶色类型,最合适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实验一可知,绿叶与白色条纹叶杂交,后代全为绿叶,说明白色条纹叶相对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三中F2代出现绿叶∶白色条纹叶∶黄色叶=3∶1∶1=9∶3∶3,说明白色条纹叶和黄色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双隐性个
体致死。(2)实验一的F2中绿叶和实验二的F2中绿叶含有不同的显性纯合基因,杂交后代为双显性,表现型是绿叶。(3)在实验三中,F2中绿叶的基因型有4种,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占F2的比例是1/15。F2中白色条纹叶基因型可记作1/3AAbb、2/3Aabb,产生配子
种类及比例为2/3Ab、1/3ab,黄色叶基因型可记作1/3aaBB、2/3aaBb,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2/3aB、1/3ab,白色条纹叶和黄色叶相互杂交,后代绿色叶比例为(2/3)×(2/3)=4/9,白色条纹叶比例为(2/3)
×(1/3)=2/9,黄色叶比例为(1/3)×(2/3)=2/9,双隐性个体比例为(1/3)×(1/3)=1/9(致死),绿叶∶白色条纹叶∶黄色叶=2∶1∶1。(4)利用现有的品种,如欲得到更多样的叶色类型,最合适的育种方法是
诱变育种。[答案](1)隐基因自由组合(2)绿叶绿叶∶白色条纹叶∶黄色叶=2∶1∶1(3)41/15(4)诱变育种[考向预测]6.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只有一种表现型,F1自交,如果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9∶
7、9∶6∶1、15∶1和9∶3∶4,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A.1∶2∶1、4∶1、3∶1和1∶2∶1B.3∶1、4∶1、1∶3和1∶3∶1C.1∶3、1∶2∶1、3∶1和1∶1∶2D.3∶1、3∶1、1∶4和1∶1∶1解析:假设两相对性状的实验中,亲本的基
因型为AABB、aabb,则子一代为AaBb,子二代为A_B_∶A_bb∶aaB_∶aabb=9∶3∶3∶1。当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9∶7,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
A_B_∶(A_bb+aaB_+aabb)=1∶3;当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
∶2∶1;当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当F2的分离比为9∶3∶
4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3aaB_∶(3A_bb+1aabb)=9∶3∶4,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aB_∶(A_bb+aabb)=1∶1∶2;选C。答案:C7.现用两个纯
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9/16B.1/2C.8/9D.1/4解析: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可知是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双显性个体表现
为扁形,双显性个体中有1个纯合子,所以杂合子所占比例为8/9,C正确。答案:C考向3性状分离比的和“小于16”时的“致死”[典例3]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和灰色,尾巴有短尾和长尾,两对相对性状
分别受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a,另一对等位基因设为B、b(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任取一对黄色短尾鼠,让其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
色长尾=6∶3∶2∶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黄色短尾小鼠的基因型有两种B.控制短尾的基因是B,控制黄色的基因是AC.让F1中黄色长尾雌雄鼠自由交配,F2中不会出现短尾鼠D.让F1中黄色短尾雌鼠与灰色长尾雄鼠交配,
F2的表现型之比为1∶1∶1∶1[解析]由题意可知黄色和短尾是显性性状。亲本是短尾而后代出现了短尾∶长尾=2∶1,说明亲本是杂合子,且后代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由题意知等位基因B、b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所以控制短尾的基因是B,控制黄色的基因是A,而且
黄色短尾小鼠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A、B正确;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F1中黄色长尾雌雄鼠的基因型为A_bb,所以让F1中黄色长尾雌雄鼠自由交配,F2中不会出现短尾鼠(__Bb),C
正确;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A_Bb)∶黄色长尾(A_bb)∶灰色短尾(aaBb)∶灰色长尾(aabb)=6∶3∶2∶1,让F1中黄色短尾鼠(1/3AABb和2/3AaBb)与灰色长尾鼠(aabb)交配,F2的表现型之比为黄色短尾(AaBb,2/3×1/2)∶黄色长尾(Aabb,2/3
×1/2)∶灰色短尾(aaBb,1/3×1/2)∶灰色长尾(aabb,1/3×1/2)=2∶2∶1∶1,D错误。[答案]D[考向预测]8.(2018年山东菏泽期末)萤火虫曾被视为七夕的浪漫礼物。如今却由于人们的大量采集与买卖而导致数量锐减,拯救萤火虫,刻不容缓。回答下列问题。(1)萤火虫的发光需要
荧光素、荧光酶以及ATP等多种物质,其中ATP主要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填具体的生物膜结构)产生,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远离由________构成的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2)萤火虫的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红色)、A(黄色)、a(棕色)控制,且A+A+个体在胚
胎期致死;只有基因B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表现为黑色。现有红色萤火虫(甲)与黑色萤火虫(乙)杂交,F1中红色∶棕色=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F1中棕色个体交配产生F2中黑色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欲判断B、b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
体上,现利用F1萤火虫设计如下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①实验方案:取F1中一只红色雄性萤火虫与F1中多只棕色雌性萤火虫进行交配,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②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表现型
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B、b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b.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B、b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解析:(1)萤火虫发光水解的ATP主要来自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ATP中的腺苷由1分子
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碱基组成。(2)由题意知,A+AB_、A+aB_为红色,AAB_、AaB_为黄色,aaB_为棕色,__bb为黑色,红色萤火虫甲(A+AB_、A+aB_)与黑色萤火虫乙(__bb)杂交,F1中红色(A+AB_、A+aB_)∶棕色(aaB_)=2∶1,说明存在致死现象,且
甲、乙都含有a基因、甲不含有b基因,因此亲本基因型是甲为A+aBB,乙为A+abb;子一代棕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棕色个体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1∶2∶1,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概率是1/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B/b基因是否也位于2号染色体
上。如果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遵循连锁定律;如果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中红色雄性萤火虫的基因型是A+aBb,多只棕色雌性萤火虫的基因型是aaBb,如果B、b不在2号染色体
上,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A+a∶1aa)(3B_∶1bb)=3A+aB_∶1A+abb∶3aaB_∶1aabb,分别表现为红色、黑色、棕色、黑色,红色∶棕色∶黑色=3∶3∶2。如果位于2号染色体上,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
∶ab=1∶1或A+b∶aB=1∶1,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答案:(1)线粒体内膜腺嘌呤和核糖(2)A+aBB和A+abb1/4②红色∶棕色∶黑色=3∶3∶2红色∶棕色∶黑色=2∶1∶1或红色∶棕色∶黑色=1∶2∶1比例是aB
∶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分别表现为红色、红色、棕色、黑色,红色∶棕色∶黑色=2∶1∶1,或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
∶1,分别表现为红色、黑色、棕色、棕色,红色∶棕色∶黑色=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