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1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教学设计5-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共(5)页,25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7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地理(八上)第二章地形与气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2、能在地形图上熟练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并在图中判断我国不同山脉的走向。3、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4、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
重点】1、中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2、中国的地形特点,并能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以及判断各山脉的走向。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灵活运用地图的能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合作探究
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我国的地势如何呢?板书:地势二.复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活动1: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
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活动2:《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思考: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
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练习: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活动3:《中国地势
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思考: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昆仑山脉—祁连山—2/5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
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活动4: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1,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
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讲述: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提问: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
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1和21页图2.3,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学法提示:认真阅读课本内
容和地图册上的地图完成1、读课本P21页图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1)找出东西走向的山脉:(2)找出南北走向的山脉:(3)找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4)找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5)找出喜马拉雅山脉,判断此山脉是什么走
向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如何熟记中国的主要山脉对照课本,用不同的颜色的线条勾画出不同走向的山脉,并标注上山脉名称。3/5三.复习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提问过渡:你知道我国的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有哪些影响吗?板书:
气候1.展示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读图回答:①在图中找出我国自北向南划分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②我国的温度带划分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它与1月__℃等温线基本一致,通过______一线。④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2.读图2.10,说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用彩色笔描出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
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山脉和_河.①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西,南北。②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向递减;3.读图《中国的干湿地区的分布》①我国主要有哪些干湿地区?②我国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毫米等降水量线。4.读2.12《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5.读课本第38页,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四、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山脉与其走向组合正确的是()A、横断山—南北走向B、阿尔泰山—东
北西南走向C、长白山—西北东南走向D、天山—南北走向2、我国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中,中间一列是()A、天山――阴山B、昆仑山――秦岭4/5C、祁连山D、天山――秦岭3、下列山脉中,与其它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大兴安岭B、南岭C、长白山D、台湾山脉4.以下各线大致与
秦岭--淮河一线一致()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1000毫米降水量线④一月份0℃等温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南向北递减B.从东向西递减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
西北向东南递减6.下列城市,既位于湿润地区,又属于亚热带的是()A北京B兰州C南京D哈尔滨7.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以()为主A.季风气候B.纬度差异C.山地气候D.海洋性气候8.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A.地形复杂多样B.领土辽阔C.气候
复杂多样D.雨热同期9.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主要出现在()A.东南沿海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10.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深居内陆,离海洋远C.有广阔的沙漠D.地势高1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
吃西瓜”描述的是()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C.东北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两广丘陵的亚热带季风气候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描述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C.塞外江南D.东北平原5/51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指这里()A.不受夏季风影响B.夏季风来的迟C.年降水量少D.雨季来得迟五.课后作业继续复习2.3《数以万计的河流》六.教学反思:1.在整节复习课中,我主要能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各类型地图,从地图中回忆、识记、掌握各种知识,并提炼要点,形成系统,提高地理综合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
在教学“气候”的各个知识点时,我以“秦岭__淮河一线”为红线,把中国的一月份气温、温度带、降水、干湿地区、气候类型等的分布一一串起,使“秦岭__淮河一线”发挥了提纲挈领的作用。3.能去粗取精,突出重点,使学生深刻地掌握住了重点、要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