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欧姆定律(含答案解析).doc,共(10)页,492.789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65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欧姆定律1.把一根阻值为24Ω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变成一个圆环,并以如图所示的方式从A、B两点接入电路,则该圆环在电路中的电阻为()A.4.5ΩB.6ΩC.10ΩD.20Ω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下列关于电压表示数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滑片
P向右移动,V1表示数变大,V2表示数不变B.滑片P向右移动,V1表示数变小,V2表示数变大C.滑片P向左移动,V1表示数变小,V2表示数变大D.滑片P向左移动,V1表示数变大,V2表示数不变3.如图所示,把
电阻R接入电源电压为6V的电路中,电流表示数是0.3A,如果需要让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到0.8A,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用一个20Ω的电阻与R串联B.用一个12Ω的电阻与R串联C.用一个20Ω的电阻与R并联D.用一个12Ω的电
阻与R并联4.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的I-U图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通过R1的电流与它两端所加电压成正比B.通过R2的电流与它两端所加电压不成正比C.将它们串联接到同一电路中时,通过R1的电流较小D.将它们并
联接到两端电压为2.5V的电路中时,通过干路的电流是0.7A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在电路中并联一个电压表,当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从a端移至c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从零变为6V,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滑片P位于中点b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B.电压
表并联在R1两端,滑片P位于中点b时电压表的示数大于3VC.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滑片P位于中点b时电压表的示数小于3VD.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滑片P位于中点b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从断开到闭合,电流表A两次示数之比为3∶5;若将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路中,则
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A.2∶3B.3∶2C.3∶5D.5∶37.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A.保持
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C.将滑动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D.将电池个数增加8.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V,更换5个定值电阻R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同学探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0.5V不变C.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1Ω~5ΩD.将Rx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P向左移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10.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电流表A1、A2为实验室用电流表(接线
柱上标有“-”“0.6”“3”),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A1、A2示数之比为1∶4B.通过R0与R1的电流之比为4∶1C.R0与R1两端的电压
之比为1∶4D.R0与R1的阻值之比为4∶1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两灯都能正常工作,灯L1、L2的电阻之比为R1∶R2=1∶2,此时甲、乙两电表的示数之比为()A.2∶1B.1∶2C.3∶2D.2∶3
12.如图甲所示,R2为电阻箱,调节R2时电流表示数I随之变化。如图乙所示是电阻箱阻值R2与电流表示数的倒数的图像。则定值电阻R1与电源电压U的大小分别为()A.5Ω30VB.5Ω2.5VC.10Ω20VD.10Ω10V13.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1=10Ω,R2=15Ω。当S1、S2都闭合时
。甲、乙都是电压表,则U甲∶U乙=;当S1闭合、S2断开时,甲、乙都是电流表,则I甲∶I乙=。1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此时电阻R两端的电
压为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5A。则电源电压为V,电阻R的阻值为Ω。15.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当闭合开关后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R1两端的电压是V,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16.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现将元件A和
B并联接入电路中,则元件A与B两端的电压之比为,电流之比为。17.电阻R1、R2、R3串联接在电压为15V的电路中,R1=R3=5Ω,R2=10Ω。某同学误将电流表并联在R2两端,发现电流表示数为A,若用电压表替换电流表并联在R2
两端,则电压表示数为V。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S1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为3∶2;只闭合开关S2时,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为4∶3,则R1和R2的电阻之比为,电压U1和U2之比为。19.小
明想测量标有“2.5V”小灯泡的电阻,请解答下列问题:(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2)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选填“左”或“右”)端。(3)闭合开关后,发
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但灯泡不亮,原因可能是。A.小灯泡断路B.小灯泡短路C.滑动变阻器断路D.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过大(4)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一个数据有明显的错误,
这个数据是;若此错误是看错电表量程导致的,则该数据的正确值应是。(5)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6)实验完成后,分析数据发现,小灯泡电阻呈逐渐增大趋势,其原因可能是。20.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压力报警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BO为一水平杠杆,OA
长120cm,O为支点,AB∶OB=5∶1;已知报警器R0的阻值恒为10Ω,压力传感器R固定放置,R的阻值随所受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下表所示。闭合开关S,水平踏板空载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当水平踏板所受压力增大,电压表示数达到5V时,报警器R0开始发出报警信号。踏板、压杆和杠杆的质量均忽
略不计。(1)求电源电压。(2)当报警器开始报警时,求踏板设定的最大压力值。(3)若电源电压变为14V,为保证报警器仍在踏板原设定的最大压力值时报警,应在杠杆上水平调节踏板触点B的位置。试计算说明触点B应向哪个方向移动多少
厘米?答案解析1.答案为:A解析: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则圆弧部分的电阻R1=×24Ω=6Ω,圆弧部分的电阻R2=×24Ω=18Ω;以图中方式接入电路中时,R1与R2并联,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
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该圆环在电路中的电阻:RAB===4.5Ω.2.答案为:D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R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电源的电压,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不变,故B、C错误;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电阻变
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U=IR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故A错误;同理可知,滑片P向左移动,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R两端的电压变大,电压表V1的示数
变大,故D正确.3.答案为:D解析:因为电路中电流变大,所以需要并联电阻;由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并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此并联支路中的电流:I=0.8A-0.3A=0.5A,故并联电阻的阻值:R′===12Ω.4.答案为:C5.答案为:B6.答案为:A7.答案为:
C8.答案为:C9.答案为:C;[解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电流表测通过L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故电压表示数不变。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灯泡的电阻都不变,故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示数不变。故选C。10.答案为:
D;[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0和R1并联,电流表A1测R0所在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因为两电流表指针所指的位置相同,所以电流表A1选用的是0~0.6A量程,电流表A2选用的是0~3A量程,两表的示数之比为1∶5,A错
误。由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通过R0与R1的电流之比为1∶4,B错误。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所以R0与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1,C错误。由欧姆定律可知,R0∶R1=∶==4∶1,D正确。11.答案为:D12.答案为:B;[解析]由图
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乙可知,当R2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时,=2A-1,即电路中的电流为I0=0.5A,则电源电压U=I0R1=0.5A×R1①。同理,当R2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Ω时,电路中的电流I
1=A,此时有U=I1(R1+R2)=A×(R1+10Ω)②。联立①②,解得R1=5Ω,U=2.5V,故选B。13.答案为:3∶55∶2[解析]当S1、S2都闭合,甲、乙都是电压表时,R1、R2串联,U甲∶U乙=I
R2∶I(R1+R2)=15Ω∶(10Ω+15Ω)=3∶5;当S1闭合、S2断开,甲、乙都是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甲表测干路电流,乙表测通过R2的电流,通过R1支路的电流为I1=,通过R2支路的电流为I2
=,所以I甲∶I乙=(I1+I2)∶I2=∶=(R1+R2)∶R1=(10Ω+15Ω)∶10Ω=5∶2。14.答案为:0153015.答案为:64∶116.答案为:1∶12∶117.答案为:1.57.5[解析]电阻R1、R2、R3串联,将电流表并联接在R2两
端时,R2被短路,电路为R1与R3的串联电路,则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I===1.5A。当将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时,三个电阻串联,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可得,此时的总电阻R=R1+R2+R3=5Ω+10Ω+5Ω=20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75A,
电压表的示数U2=I'R2=0.75A×10Ω=7.5V。18.答案为:2∶38∶9[解析]只闭合开关S1时,电阻R1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U,电压表V2测R1两端电压U1,电压表V1与V2示数之比为3∶
2,则U∶U1=3∶2,则U1=U,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得:U0=U-U1=U-U=U,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得:==U∶U=2∶1,R1=2R0,只闭合S2时,电阻R2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U,电压表V2测
R2两端电压U2,电压表V1与V2示数之比为4∶3,即U∶U2=4∶3,则U2=U,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得:U'0=U-U2=U-U=U,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得:==U∶U=3∶1,R2=3R0,则R1与R2阻值之比R1∶R2=2R0∶3R0=2∶3;电压U1与U2之比U1∶U2=U∶U
=8∶9。19.(1)如图所示(2)左(3)D(4)1.000.20(5)8.33(6)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析](2)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接入最大值滑片应处于左端。(5)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的电阻RL==≈8.33Ω。(6)小灯泡电阻呈逐渐增大趋势是因为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解:(1)闭合开关时,压力传感器R和报警器R0串联,电压表测报警器R0两端的电压,由表格数据可知,当踏板空载时(F=0N),压力传感器的电阻为R=45Ω,已知R0=10Ω,电压表的示数为2V,此时
电路中的电流I===0.2A,电源电压U=I(R+R0)=0.2A×(45Ω+10Ω)=11V。(2)报警器R0开始发出报警信号时,其两端电压为U0'=5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5A,传感器两端的电压U传=U-U0'=11V-5
V=6V,此时传感器的阻值R'===12Ω,由表可知,当传感器的阻值为12Ω时,对应的压力F压=25N。由题知,ABO为一水平杠杆,O为支点,AB∶OB=5∶1,则OB=OA=×120cm=20c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F压×OA=F
踏×OB,即25N×1.2m=F踏×0.2m,解得F踏=150N,即踏板设定的最大压力值为150N。(3)若电源电压变为14V,为保证报警器仍在踏板原设定的最大压力值时报警,即电压表示数仍然为5V、电路
中的电流仍为0.5A时报警器报警;报警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18Ω,由表可知,当传感器的阻值为18Ω时,对应的压力为F压'=15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F踏×OB'=F压'×OA,即150N×OB'=15N×1.2m,解得OB'=0
.12m=12cm;由此可知触点B应向左移动,移动的距离s=OB-OB'=20cm-12cm=8cm,故触点B应该向左移动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