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光现象(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5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42.514 K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光现象(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光现象(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光现象(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 光现象(含答案解析).doc,共(6)页,142.514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64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单元课时训练光现象1.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入射光线跟界面的夹角是60°,则()A.入射角是60°B.反射角大于60°C.折射角是30°D.折射角大于30°2.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命中目标,在激光笔

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竖直向上移动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D.水平向左移动3.下图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4.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

误的是()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5.如图所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6.小明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空碗底,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

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妈妈缓缓地向碗中倒水,慢慢地趣事出现了,小明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币,则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现象作出正确解释的是()7.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处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

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8.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K2-25

所示),下列有关“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D.“水中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B.夏天雨后出现彩

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D.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可以扩大视野10.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A.树叶的虚像B.树叶的实像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拱桥倒影B.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C.钢笔错位D.树林间的光线1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虚像B.图乙中的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图丙中的小孩叉鱼时对准鱼就能叉到D.图丁中的雨后彩虹是阳光经小水滴色散后形成的13.夏日清晨,阳光

明媚,周末小明和妈妈一同来到了湖边散步,岸上拉着母子俩长长的影子,湖中柳影摇曳,小明指着自己的影子对妈妈说这是光的形成的,又指着湖中柳树的倒影说这是光的形成的。14.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

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选填“甲”或“乙”)位置。15.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是入射光线,折射角为°

,玻璃在(选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16.小娇上学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正衣冠,当她从距平面镜2m处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m/s。17.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M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带有刻度的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1)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放置。(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B绕法线ON向前或

向后旋转,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接下来小明想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请你叙述实验操作过程。18.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

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填光学原理),同时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蓝天白云”,这是(填光学原理)在水中所成的虚像。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夹角放置。19.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

的实验装置。(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

较像与物的关系。(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4)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再次放置B

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A与B的间距为cm。20.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进行观察。(3)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的关系。(4)取两支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5)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答案解析1.答案为:D2.答案为:B;[解析]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墙壁上的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命中目

标,故A不符合题意。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墙壁上的光斑会向下移动,能命中目标,故B符合题意。将平面镜水平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命中目标,故

C、D不符合题意。3.答案为:B4.答案为:C5.答案为:C6.答案为:B;[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当我们看水中的物体时,物体所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后再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故A、C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D

选项中折射光线没有发生偏折,故D错误。B选项中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故B正确。7.答案为:B8.答案为:A9.答案为:B[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现象即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

的光,雨后的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稍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四分之三;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故选B。10.答案为:D11.答案为:A12.答案为:D;13.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解析]阳光下小明的影子

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湖中柳树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14.答案为:折射乙[解析]诗人观察到落日时,由太阳发出的光线在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到光线是由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交点”就是太阳的

虚像,它在实际太阳的上面,实际的太阳在看到的“太阳”的下面,即乙位置。15.答案为:EO60AB面的左方[解析]由题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CD为法线,

AB为界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90°-30°=60°。因当光线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射入空气,玻璃在

AB面的左方。16.答案为:不变2[解析]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当小娇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由于物体和平面镜中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平面镜中的像相对小娇的速度是她走向平面镜的速度的2倍,即2m/s。17.答案为:(1)

垂直(2)不发生(3)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比较两者大小得出结论[解析](1)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放置。(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为反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18.

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30°(或150°)19.答案为:(1)薄(2)大小(3)不能(4)1620.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A(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大小(5)不能虚[解析](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让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要求既能观察到蜡烛A

的像,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故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进行观察。(3)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用来测量像、物的大小,而是用来测量像到平面镜

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4)选用两支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5)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到实像,不能接收到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