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1.亚洲美术之旅》教学设计3-七年级美术上册人美版(杨力).doc,共(3)页,9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62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亚洲美术之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教材上册第十一课。通过重走丝绸之路并在了解亚洲各地风土人情基础上,通过对当地的经典建筑、绘画、工艺制品欣赏学习,了解亚洲不同地域的美术文化特点。从中领略东方的艺术美。培养学生接受东方艺术,珍惜世界文化
遗产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7年级的学生有自主思考能力,对亚洲有一些的地理文化的大概了解,但不深入,有些模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对亚洲丝绸之路上的国家的建筑、雕塑、绘画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亚洲丝绸
之路上的国家制作国家形象宣传海报。2、过程与方法:欣赏亚洲有代表性的建筑或雕刻、绘画艺术品,从中领略东方的艺术美。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重走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培养学生接受东方艺术,珍惜世界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从而对
自身历史与文化横向客观的自我认同。教学重点:(1)了解亚洲建筑的艺术风格;(2)了解亚洲雕刻、绘画作品的装饰风格。教学难点: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教法与学法:以“旅行”的方式欣赏、重走丝绸
之路上的国家,探究亚洲各地的文化古迹美术。本课尝试通过关注学生欣赏交流经历,小组合作学习经历,初步形成对亚洲周边各地美术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自主学习探究为主,教师从中组织引导,完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阶段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1.教师将亚洲地图向学生展示。2.请学生说—说最想去的地方,然后教师也说出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例如:印度3.师生一起进行亚洲之旅。教师展示,师生互回答问题关注学生了解亚洲文化历史,并导入新课。发展阶段课堂发展:深入学习:1、第一站日本提问学生唐提招寺的建造背景。2、第二站柬埔寨教师简单讲
述吴哥窟建筑艺术特点的分析其建筑背景,接着引导尝试分析其建筑特色。3、第三站印度安泰姬陵功能:陵墓造型:穹隆顶、尖拱、有塔尖材料:大理石装饰:几何图案和阿拉伯文同时播放具有印度特色的音乐,营造气氛。4、第四站伊朗两河流域的文化艺术特点的比较分析,并画出简单的建筑风格示意图。
5、第五站土耳其,出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指出教材中的雕塑和雕刻作品所在国家的位置(印度、伊朗、土耳其)。6、教师分析教材中的雕塑雕刻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提招寺由谁亲手建造?学生回答欣赏图片,了解分析小组合作观察师生相互补充。小组利用四个要素(功能、造型、材料、装饰)来比较唐提招寺和吴哥窟建筑艺
术特点。讨论:如果让你们小组对上述欣赏过的一个国家文化美术做宣传海报,要准备哪些?如何制作?明确各个地域艺术的不同特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关注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了解欣赏各地的文化艺术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体验阶段三、分组实践,欣赏评价:1、创设情境,布置活动要求:小
组合作运用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然后模拟旅行社,介绍一个国家文化美术宣传海报。提示:注意旅游线路和作品的表达方式(剪贴、线描)作品设计步骤:3、调整设计稿,进行上色绘制。或剪裁。粘贴。4、整理、完成。课堂小结:作
品与该国文化特点契合问题教师讲解展示图例共同解决。教师参与各小组活动进行作品设计。小组研讨、学生自我分配任务可以用绘制、粘贴、剪裁的方法完成作业2、小组合作,运用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进行创作,学
生创作时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作业要求:1、基本要求:能够用恰当的建筑与雕刻表现出该国的艺术特点。2、较高要求: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刻、剪,实际运用多种方法。完成教学目标。评价阶段学生作品完成后
,教师组织学生介绍小组的文化展示。自评与互评。了解作品优点与不足。课后拓展收集亚洲各地传统绘画雕塑、工艺品,了解背后的故事与文化。珍惜东方艺术文化遗产的精髓。板书设计《亚洲艺术之旅》日本、东南亚印度、两河流域
伊朗土耳其各地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