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课 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4-九年级美术上册人教版.doc,共(3)页,9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61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搜集民间美术作品,了解民俗活动,探寻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民俗文化。过程和方法:学习对称团花剪纸窗花制作,从而唤起我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珍爱祖国文化遗产。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
国各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检查学具。检查学具1′导入一、给大家播放一个视频师: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
俗。过春节有哪些习俗?有贴春联等我们很想进一步了解民俗。(设计意图: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后面的学习)二、提问学生:对民俗有了解吗?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民俗文化展》这一课,揭开民俗的秘密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兴趣)1、观看贴春联感受氛围激发学习兴趣。2、思考,
回答问题。2′讲授新课一、民俗含义: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传统文化的一种,是指人们长期生活过程所形成的民间风俗习惯。民俗范围:节日方式,婚丧嫁娶的祭庆活动、社会交往礼仪、民间宗教礼仪、民间流传的传统故事、神话、歌谣等。民俗分类:物质民
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精神民俗。(播放春节民俗活动的照片)在观看活动中体会民俗活动氛围,同学们参加过哪些民俗活动,有什么体会?可是,如果我们在参与这些活动时没有相应的民间美术相关联会是什么样呢?(播放图片)。(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
拓展思路)二、了解我国各地区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关系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感受民俗活动民间美术密切联系,民俗活动与民间美术关联。1、通过图片对比,扩展学生的思路,了解民俗的重要性。2、学生思考,开启对民俗活动的思考。12′了解
本地区民俗活动中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三、节日民俗文化、南北的习俗差异,一起看看南北不同的春节习俗: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庆祝春节的习俗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师:春节展示各种民俗形式,为
了烘托节日氛“贴年红”就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等的统一称呼,因为这些都是用红色的纸张书画、印画、剪切的艺术品,并且是在春节时张贴在家中的吉祥之物,所以统称为“贴年红”。(欣赏贴年红——窗花视频)请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窗花的意义,窗花的重要性。(设计意图:视频讲解窗花、直
观生动阐述窗花作用、重要性)款式:吉祥的图案隐喻吉祥安康欣欣向荣的美好愿望。色彩:红色是我国人民喜庆色彩四、微课展示春节贴年红中团花剪纸窗花的制作方法(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并讲解团花剪纸窗花方法步骤、直观生动)3、学生了解春节民俗活动回忆春节喜庆热闹的场面。调动生活经验,引发
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对不同的方式有新的认知体会和感受。4、学习窗花理论知识,对后面教学的进展和学生创作形成帮助。巩固练习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贴年红要素,又掌握了其中剪纸窗花的制作方法,下面同学们想不想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出自己对春节的想
法和理念,亲自为春节民俗活动中贴年红选择一项表达心愿级新年祝福?学生分组,利用折、手绘、彩色纸剪贴完成你最喜欢的贴年红团花剪纸。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指导用传输工具传大屏幕,学生也可以用展台直观展示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共性问题给以予讲解。(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过程
感受过程乐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交流讨论、优化方案、深化创意、完善设计。)23′交流评价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作品,并做简要说明。(设计意图:布置“舞台”展示自我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学生上台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交流评价、欣赏设计)5′师:出示图片,回首曾经的过春节对比现在的过春节有什么区别?1、吃、2、玩具书籍,3手写春联手工剪纸„„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前在过年吃到的东西,平时吃的和过春节差不多,无论怎么变化,但是学生思考春节情节,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期待是不会变的。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团花剪纸窗花的制作方法,感受了各地民俗不同,而且也了解了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相信同学们对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珍惜现在在美好生活传承民族文化。2′板书设计民俗文化展——团花窗花
设计学生展示作品区域学生展示作品区域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寻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学习对称团花剪纸窗花制作,从而唤起我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针对新教材内容进行课程的开发、挖掘与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