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参考课题2)民间工艺》教学设计1-七年级美术下册沪少版.doc,共(3)页,7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58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质朴的民间玩具——香囊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学习内容选自上海市初中美术教材(少儿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质朴的民间玩具》单元。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香囊的历史文化以及运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既有民间意蕴又有时尚气息的扎染布艺香囊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端午节传统习俗;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并装饰一个香囊。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香囊图片,分析香囊的造型种类和装饰方法、教师示范制作香囊步骤,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搭配展开想象,制作香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文化,提高学生巧妙
利用身边材料装饰设计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身边的材料,以缝、贴、画等方式制作香囊【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巧妙地运用身边的材料,装饰、设计香囊。【作业设计】作业内容:运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成一个香囊作业要求:1、造型独特(形象)2、
颜色、配饰等搭配合理3、具有一定美感和实用价值【评价要求】(1)香囊的造型、合理的装饰、色彩搭配(2)缝制的针脚是否细腻【教学准备】教师:剪刀、针、线、各色布料、卡纸、草药香料、流苏、多媒体课件学生:布料、剪刀、胶水、线
稿、铅笔、彩笔、针、线、流苏、记号笔等【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教学导入提问:同学们明天就要放假了,什么节日就要来了?回答明天放假的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学习内容。揭示课题课题:《质朴的民间玩具——香囊的设计与制作》(板书)知道本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内容探索
发现1、端午节我们都忙起来,忙什么?2、归纳端午节由来设问: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3、介绍香包文化香包古称:“香囊”,亦称“容臭”、“香袋儿”。香包的制作与佩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由于当时医学条件不发达,人们就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等磨成粉末用布
包起来,利用它散发的香气使夏天的蚊虫不来侵扰,并成为了一种吉祥的象征。4、欣赏香囊图片造型:袋型(圆、方、三角等几何形状)动物型、植物型(花、葫芦)、人物型装饰内容:文字、图案装饰方法:刺绣、绘画、挂流苏、中国结等5、找一找教室里我们学校的特色提示:既然我们和布那么有缘,不如我们就用学校特
色的扎染布来制作一个香囊吧6、演示制作步骤:①将画在卡纸上的香囊形状沿轮廓剪下②把卡纸放在布上用笔描出轮廓③用剪刀将布上的轮廓剪下注意:剪两块布,正反面各一块④将两块布缝起来,留一个硬币大小的口不缝⑤往小口里填充棉花和艾草,最后把小口缝上设问:香包看起来有点单调怎
么办呢?一起回答学生举手介绍欣赏不同图案、造型的香囊、从色彩、造型设计两方面进行讨论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制作步骤让学生自己说民间习俗,让他们跨出自主学习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香包的历史引导学生从香囊的造型和装饰方法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用缝、画、贴等方法装想办法怎样利用身边材料给香包做
装饰饰香包创作实践1、指导学生运用扎染布及身边材料,合作完成一个既有民间意蕴又有时尚气息的香囊。2、作业要求:①造型独特(形象)②颜色、配饰等搭配合理③具有一定美感和实用价值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将作品贴于黑板从作品造型设计
、颜色搭配、缝制方法等角度进行评价将完成的作品(包括半成品)贴于黑板自评、互评检测学习目标达成;分享成果;反思、激励中促进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