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课《俄国的改革》PPT课件6-九年级下册历史部编人教版.pptx,共(29)页,1.77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53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9世纪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被蒙古征服13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崛起16世纪初统一16世纪中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一)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彼得一世改革材料:“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
富并占有广阔的市场,正在孕育工业革命;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记录片《大
国崛起》解说词与西欧发达国家相比,俄国社会经济发展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背景(二)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一、彼得一世改革假如你是彼得大帝,面对当时的状况,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二)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一、彼得一世改革措施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三)改革给俄国的发展来哪些影响?一、彼得一世改革积极影响: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彼得
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消极影响: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没有。彼得一世的改革巩固的是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并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而是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
性改革。这次改革有没有触动农奴制?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吗?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
低层,实际上是农奴。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二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一)改革的历史背景材料一:19世纪初,俄国已有少数手工工场开始使用蒸汽机;30年代起开始大量进口机器,一部分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现代工厂;到50年代末,俄国出现了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蒸汽做动力的轮船也从30年
代起开始航行。材料二:18世纪末,英、俄两国的产量大致相等,到19世纪中期,英国增长了30倍,俄国只增加了1倍。通过材料,你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怎样的认识?劳动力少市场狭窄技术薄弱社会环境不稳定农奴制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
意,农民太穷了,他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农奴制是极其残酷、极其落后的一种制度。农奴束缚于土地上,像牲畜一样买进卖出,受地主任意殴打折磨,地位的低下与奴隶相仿。小知识农奴与奴隶有区别吗?什么是农奴制?小知识据1687年统计,全国
93万户农民中约89万户是农奴,分别属于贵族、教会和皇室,有的大贵族竟拥有农奴4万名。农奴,是指有自己的土地,但无自由的人;奴隶,既无自己的土地,又无自由,其他大部分权利也没有,是属于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权处置奴隶。材料:当时资本家的主要烦恼(一
)改革的历史背景0200400600800100012001858185918601861农奴暴动86次90次126次1176次次数年代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一)改革的历史背景克里米
亚战争(1853-1856)(俄国PK英国、法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俄国黑海克里米亚半岛欧洲(一)改革的历史背景争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暴露出了俄国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
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以及农奴制的腐朽。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直接推动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尖锐化(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一)改革的历史背景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主要目的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2.国家收取份地的赎金1861年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资产阶级性
质的改革自由劳动力巨额资金国内市场(二)1861年改革的内容材料一: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材料二:据统计,
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从材料看出,俄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改革废除了封建农
奴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的发展。(三)1861年改革的影响材料一农奴取得的份地,按照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20亿卢布。材料二在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之后,一个官员评价农奴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
变了。”一个地主也有类似的感受,说农奴“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农奴以高于市场价的钱赎买土地,这说明了什么?农奴以高出市场价的钱购买土地,说明了改革很不彻,农奴制改革也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合法”
的掠夺。所以说1861年改革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材料二反映了改革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成为自由人,社会地位提高。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材料二中农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性质
:由沙皇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也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3.局限性:(三)1861年改革的影响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时间领导者内容性质影响彼得一世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18世纪初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
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人身自由;赎买份地。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俄国改革对中国建设的启示:改革是强
国之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1、认为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依据是()A、使农奴获得自由B、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C、废除了封建
农奴制度D、满足了农奴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2、1861年,正式批准并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A、彼得一世B、尼古拉一世C、查理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cD达标测试3、“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充分说明了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为了()A、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B、
维护地主的利益C、解放农奴D、提供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4、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A、资产阶级革命B、民族解放战争C、资产阶级的改革D、统一战争BC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上述材料反映了俄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2)为什么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处的价格的、高出当时的地价。(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中尽量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致使改革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对俄国的历史具有怎样的影响?①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
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改革的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