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4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29.000 KB
  • 2022-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doc,共(2)页,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51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

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

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

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

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

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

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

住。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

位。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

形势下产生了佛教。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佛教

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2.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

?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大建佛

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3.资料链接:乔达摩·悉达多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

一般专指释迦牟尼。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三、课堂总结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3板书设计1.古代印度的自然条件2.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3.种姓制度4.佛教的诞生和传播4教学反思通过

对印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

护。有时根据特定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