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5.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件(含答案).ppt,共(20)页,639.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33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反射1.实验:观察膝跳反射(1)实验过程(2)受试者的一条腿要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腿部的肌肉不能紧张,要放松,受试者的眼睛最好不要目测自己的腿(即本实验的
成功一定不要让大脑参与)。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实验者叩击的力量要适当且动作要迅速,不要让受试者感觉到疼痛(疼痛受大脑控制)。(4)成功的膝跳反射受脊髓控制,一定要排除大脑对本实验的干扰。易错提醒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因为它是生来就
有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反射(1)反射的概念:动物体或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来自体内或体外)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2)反射的意义: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来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医生常用膝跳反射这个方法来检测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延伸拓展(1)反射的完成须具备三个条件:①适宜的刺激→②神经系统(即完整的反射弧且同时具备反射弧的五部分)→③产生有规律的反应。(2)像
草履虫、变形虫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由于没有神经系统,它们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只能称为应激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二反射弧1.概念: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称为反射弧。2.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
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下图)。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结构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无感觉,无反应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到脊髓的神经中枢无感觉,无反应神经中枢接受神经冲动信号,并将神经冲动传到传出神经无感觉,无反应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到效
应器有感觉,无反应效应器接收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作出反应有感觉,无反应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反射弧中信息传递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易错提醒针刺手指皮肤后先缩手,后感到疼痛的原因:针
刺手指后,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脊髓,脊髓接收到神经冲动后,一边传出神经冲动让手缩回,一边将此神经冲动传给大脑,而前者比后者传递得快,所以先缩手后疼痛。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根据参与的神经元的数量、时间的形成和神经
中枢的位置可以划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1)概念:动物体或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2)特点:非条件反射属于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3)常见的非条件反射非
条件反射神经中枢缩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膝跳反射脊髓眨眼反射、呼吸反射、吮吸反射、心跳反射脑干知识拓展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都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实验说明①狗吃食物时,有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这里
食物是非条件(实物)刺激②进食前给狗以铃声刺激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因为铃声与食物无关。这里铃声是无关刺激③在每次饲喂这条狗时,都预先或同时伴有铃声刺激,经过多次训练,把与分泌唾液无关的刺激(铃声)与食物刺激多次结合④一段
时间后,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唾液。这说明一个新的条件反射建立。此时铃声转化为条件刺激,这也是条件反射建立的标志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延伸拓展(1)在每次饲喂这条狗时,都预先或同时伴有铃声刺激,经过多次训练,把与分泌唾液无关的刺激(铃声)与食物刺激多次结合,使大
脑皮层听觉中枢和味觉中枢建立暂时联系,就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个过程是:铃声→传入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暂时联系)→大脑皮层味觉中枢→脑干(延髓)唾液分泌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唾液腺)。(2)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
激在时间上的相结合,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3)若要使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长时间保持下去,还需要经常使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否则新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
将消退最后消失。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条件反射(1)概念:动物体或人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2)基本特点特点①人或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②参与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③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形成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
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刺激①具体刺激:如食物的气味、形状、颜色等具体信号②抽象刺激: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意义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规律总结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一反射
的概念及其判断【例1】(2017·湖南邵阳中考)人体的下列生命活动中,不属于反射的是()A.视觉的形成B.见到红灯停车C.听到铃声走进教室D.进食时分泌唾液解析视觉的形成是人的生理活动,不属于反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
界刺激的反应且属于反射。答案A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反射弧的概念及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例2】(2017·山东青岛中考)下图是某同学的手被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⑤→
④→③→②→①C.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②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D.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④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解析图中结构[⑤]是感受器,[④]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
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同时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也不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所以此人无痛感,无反射,D项错误。答案D考点二考
点一考点三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识别与判断【例3】(2017·四川遂宁中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A.“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B.吃枇杷时分泌唾液C.看完电影《摔跤吧,爸爸》很受启发D.
当你阅读此题后,正冥思苦想解析“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看完电影《摔跤吧,爸爸》很受启发”和“当你阅读此题后,正冥思苦想”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而吃枇杷时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答案B考点二考点一考
点三教材问题详解教材P86[分组实验]讨论1.提示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关节为轴,突然地跳起来——迅速前伸。2.提示若有意识地绷紧小腿,小腿则不会突然跳起。教材P87[观察思考]1.提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2.提示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当叩击韧带时,小腿不会突然跳起。教材P88[分析讨论]1.提示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生来就有的反射——非条件反射;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食物与铃声结合在一起,经多次共同刺激形成的。2.提示铃声刺激与食物刺激多次结合是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3.提示使狗能更好地适应
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狗的生存非常有利。教材课后巩固提高详解1.提示(1)手会迅速缩回,该缩手反射的效应器主要是上臂肱二头肌等屈肌肌群。(2)这种反射动作可以使人有效地逃避不良刺激,避免人体受到伤害。(3)脊神经的X处受损会导致反射弧不完整,所以
不会及时缩手。脊髓的兴奋还可以传导到大脑,所以会感到疼痛。2.提示(1)属于非条件反射。(2)因为狼形成了“羊肉—呕吐”的条件反射,只要看到羊肉就会有呕吐的反射,所以饥饿的狼会尽量远离羊群。3.提示吃梅流唾液,是非条件反射;看梅流唾液,是条件反
射;谈梅流唾液,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对语言、文字信号的刺激建立起来的复杂的条件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