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PPT课件(共25页)-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ppt,共(25)页,2.97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14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言九鼎、人声鼎沸、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问鼎中原、鼎足之势“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很多成语都与鼎有关: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掌握夏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2、掌握甲骨文的发现和造字特点。目标引领目标一:青铜器的
高超工艺青铜器是由铜、锡、铅三种金属按照一定比例合成的器具,其铜锈呈青绿色,故称“青铜”。青铜刀,1975年在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经碳14鉴定距今约5000年,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青铜器。目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酒器乐器爵<商>觚<商>钺yue<商>兵器簋<西周>
豆<战国>鼎<西周>食器觯(zhì)<西周>剑<春秋>编钟<战国>什么时期达到鼎盛?它们主要用于哪些方面?据《周礼·考工记》载,金有六齐(同“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鼎”本是古代贵族烹饪、蒸煮用的食具,商周以后对它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西周
崇尚礼制,规定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说明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猜出它的用途吗?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酒礼器泥范铸造法1.制模用洁净细匀的泥土做一个模子;2.翻外范将泥片敷在泥模上,用力拍压,
使泥模上的纹饰反印在泥片上。等泥片半干后,将它切割成若干块范从膜上取下并烧烤,合拢在一起就成了铸造所用的外范。3.制内范将原来的泥模外表刮去一层做内范,刮去的厚度就是要铸青铜器的厚度;4.浇注从浇注口注入炼好的铜液,待铜液凝固后,将内外范打
碎,取出所铸器皿。经过打磨修整,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就制作完成了。司母戊鼎司母戊鼎,也有学者称为“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这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礼器。1.33米1.1米铸造司母戊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每个“将军盔”(用来熔化金属的器皿)能冶炼铜12
.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80多个“将军盔”同时进行冶炼。这说明了什么?司母戊鼎司母戊鼎铸造这样大型的青铜器,首先要分别铸出各部件,然后再合铸成为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铸造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又说明
了什么?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图司母戊鼎利簋讲故事:“一片甲骨惊天下”王懿荣(清)目标二:甲骨文的记事目标二:甲骨文的记事1、什么是甲骨文?2、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3、请你介绍一下甲骨文的研究现状。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的现代汉字吗?甲骨文为我们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是研究商周历
史宝贵的资料。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目标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单商家水鱼从田林门束后山后猜字大比拼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
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了本课内容,你的收获是什么?造型精美、纹饰瑰丽的青铜器和神秘的甲骨文是商周文化的主要代表,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以商周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文明依然散
发着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