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5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887.5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doc,共(4)页,88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13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铜壶》

《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

认同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的修建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1.教师讲述:(战国七雄

形成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知道“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3.材料展示:赵王……闻秦反间

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司马迁《史记》4.结合教材上的“战国形势图”思考:

上述材料是战国时期哪一次战争?试着讲一讲此次战争的历史故事。结合图片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提示: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特点归纳: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5.教师总结: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是由分裂

走向统一。秦国在战争中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逐渐在战争中处于优势。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1.图片展示:商鞅2.教师讲述:战国时期另一重要历史现象是,各国都厉行变法,尤以商鞅变法最为有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

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1)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3)商鞅变法是在哪一年开始的?支持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谁?(4)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5)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6)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3.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补充讲述:(1)原因:①经济方面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②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③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3)时间、支持者:公

元前356年;秦孝公。(4)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具体内容作用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严明法度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确立封建土地制度,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富)军事奖励军功军队战斗力加强了(兵强)(5

)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成效最大的原因:除了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还有两大主观因素。一是秦国地处西陲,国家落后,因而改革决心最大,秦孝

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二是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措施得力。4.材料研读: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ì)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

无私,严格执法。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图片展示:都江堰景区和李冰父子塑像3.都江堰结构:4.教师讲述: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

,外江用于分洪。三、课堂总结本课主要学了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各国的变法及兴修水利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适应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需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最终秦国取得优势,统一全国。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本课的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都是本册重要的知识点。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商鞅”的舌战群臣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入新课,在设计“战国七雄”的内容时,采用了战国形势图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通过教

师的讲解来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突破难点。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控时间。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