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8-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5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1.053 M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8-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8-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8-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8-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7)页,1.05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9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祖国的宝岛——台湾(第一课时)【课标解读】本节教学内容对应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是: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与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其课程标准行为动词有“

指出、分析、说明”,行为目标限定分别是“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台湾省”,应用条件是“在地图上”。【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主要是从全国范围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使学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祖国的神圣领土——台

湾省》作为省级区域这一尺度第三个出现,学好它不仅起到了巩固本章的作用,还可以为学生学习其它省份奠定基础。再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祖国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

三方面内容,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了“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特色”的地理逻辑性学习关系,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自然与经济之间的这种递进关系,处理好知识环节之间的转承。本节是教材的重点章节,也是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材料。【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台湾的地理概况有一定的了解,也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他们对资料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学习上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表现为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兴趣是他们学习的重要

动力之一。【设计思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比较适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希望本节课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仅仅只用于导入新课,而是分阶段设计,逐步扩展、深入、充实,让情境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本节课我设计了一条“旅游”主线,串联起主要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情境条理清晰、自然,逻辑性强。我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创设活动情境,而且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旅游”这条主线的引领下,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并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

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在“趣中学,思中学,做中学”。第2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3)描述台湾省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分

析并说明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读台湾岛地形图和气温、降水的分布图,提高从地图中直接获取地理知识和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2)通过问题探究,学生能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学习,学生能增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重点】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的地理位置;台湾的自然环境及物产。【教学难点】台湾物产种类、分布与自然条

件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引领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

中关于台湾的讲话导入。学生齐声朗读总理报告中的相关内容。看门见山向学生传达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海峡两岸要统一的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把学生迅速引入台湾的学习情境中。讲授新课1.给出材料,让学生说出这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让学生进一步补充说明。学生从历史、血缘、地缘

、文化等方面讨论回答。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第3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授新课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台湾省的范围(1)出示中国行政区图,让学生找出台湾省在祖国的位置。(2)出示台湾省地图,让学生找出台湾省的主要组成部分。2.位

置(1)让学生描述台湾岛的海陆位置。活动: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2)让学生描述台湾岛的纬度位置。并在图上描出北回归线,看它经过台湾岛的位置,推测台湾岛位于的温度带。说出台湾岛大致的经纬度范围。3.人口分布(1)出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图,让学生说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特

征。(2)让学生找出台湾岛上重要的城市。展示台北、高雄等城市的图片。(3)让学生阅读课本66页材料,并展示台湾地区前任和现任领导人马英九、蔡英文和著名歌星张惠妹的照片,讨论台湾岛人口的民族组成。学生找图、回答。学

生描述台湾岛的海陆位置,并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2)学生在图中找到、描出北回归线,并回答相关问题。由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推测台湾岛的气候类型。(1)学生通过图例可看出,台湾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2)认识台湾省重要的城市。(3)学生说出台湾省的主要民族是汉族,

少数民族是高山族。让学生明确台湾岛不等同于台湾省,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和钓鱼岛等周边岛屿,台湾岛是台湾省的主体部分。让学生练习根据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的技能,学生从计算结果中能真切感受海峡两岸的实地距离是如此之近。体现了“做中学”。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一个地理区域的位置,特别是能准确地读出其经纬度范

围,是对学生基本读图技能的培养。训练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知识进行综合和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对台湾省的主要城市有基本的了解。用这些名人的照片引入问题的讨论,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第4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授新课二

、美丽的宝岛创设情境淮安的小陈看了台湾观光局发布的旅游宣传片,被台湾美丽的风光吸引,准备去台湾旅游。1.问:在去台湾旅游之前,小陈要准备哪些必备品?(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台湾岛所处的温度带分析台湾岛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2.小陈从淮安涟水机场飞到台北,拿出

随身携带的台湾地形图。问:观察台湾岛的地形图,归纳台湾岛的地形特点。并找出岛上的山脉、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等主要地理事物。3.根据地图,小陈确定了她在台湾岛的旅游线路。第一站:野柳地质公园出示四张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问:小陈在野柳

地质公园能看到哪种景观?学生回答,如服装、雨具等(按正常教学进度,讲授此节时淮安正处于冬季),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为什么此时去台湾带的衣服比在淮安要薄得多,学生能较容易得出台湾岛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学生读图

、找图,并归纳其地形特点。学生进行判断,并欣赏其独特的地貌景观。以家乡人为主人公设计旅游线路,让学生有亲切感,在后面的“旅游”过程中也会有很强的代入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分析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

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知识,得出新知识的能力。地形、地势是了解一个地方自然环境必不可少的方面,但照本宣科,没有趣味,显得课堂枯燥。现在通过设置情景,把观看地形图作为小陈确定其旅游线路的前提,既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趣中学”,又顺理成章,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找图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如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体现台湾岛的“美丽”,也让学生对台湾的景点有基本的了解。第5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授新课二、美丽的宝岛第二站:火烧寮小陈来到距离野柳地质公园不

远的火烧寮,感受中国年降水量最多城市的独特之处。但她查看台湾岛降水分布图,发现台湾岛不是所有地方降水都这么多。问:(1)台湾岛的降水分布有什么规律吗?(2)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三站:日月潭问:(1)小陈离开火烧寮,前往日月潭。

衣着单薄的小陈在爬山的过程中感觉越来越冷,这又是为什么呢?(2)台湾岛的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吗?小陈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光,忍不住按下了快门。展示日月潭、浊水溪等景观图片问:(3)台湾岛上的河流具有什么特点?第四站:玉山小陈终于来到台湾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的玉山,体验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小陈在登山的过程中,发现岛上植被茂密,树种丰富。问:(1)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是什么?被当地人称为“神木”的树种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景观图片)(2)台湾岛因为植被茂密,树种丰富,有怎样的美称?(3)台湾岛上为什么植被如此茂密,树种如此丰富?学生阅读台湾

岛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回答:(1)台湾岛上的降水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2)这是受了地形的影响。学生阅读台湾岛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回答:(1)受地形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2)台湾岛上的气温从四周向中间降低。学生欣赏景观图片并讨论岛上河流的特点:水量大,长度短,河流湍急,水能丰富

。学生欣赏玉山及阿里山日出的风光图片。学生回答(对于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一般只能想到气候的影响。对于地形的影响,老师要引导,如果台湾岛的地形是平原,会有如此多的树种吗?为什么呢?)火烧寮是已知的的知识点,学生二次接触会有亲切感,会更乐于作进一步的探究。同时利用火烧寮引入到对台湾

降水分布的学习,教学设计自然流畅。从爬山引到气温的变化,贴近生活,很自然。让学生认识到河流的特点不仅受地形的影响,还受气候、岛屿轮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上各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进一步体现台湾岛的“美

丽”。并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台湾岛树种丰富的原因探究中。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山地为主的地形不仅影响了岛上的气温、降水、河流,甚至还影响了植被。要多角度地考虑问题。体现了“思中学”。第6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讲授新课二、美丽的宝岛第五站:嘉义(设置情景,分角色扮演)小陈下了山,来到嘉义附近,看到有农民正在田里劳作,就上前和他们攀谈起来。(对话中的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女生扮演小陈,男生扮演老伯,进行对话。(对话中的问题一名女生回答:老伯这里

是西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充足,当然发展种植业啦。)设置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很感兴趣,在自然的对话中,就思考和回答了问题。讲授新课三、富饶的宝岛展示“台湾岛资源和物产”的FLASH。1.点击动画中的图例,可出现对应的矿产品、农产品的种类和分

布。2.动画切换到第二部分——包括优越的自然条件,如光热充足、水能丰富等和台湾岛各种美称对应的物产。点击下面的子栏目,出现对应的图片。活动:愉快的行程结束了,小王带了很多台湾的特产给淮安的好朋友。朋友

们能把小陈带回来的物产和对应的美称连起来,小陈就把礼物送给朋友们。学生认真观看讨论台湾岛物产的种类和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上台,在老师的电脑上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台湾岛的“富饶”。进一步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抓

住初中学生爱表现的特点,给他们提供上讲台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体现了“做中学”。小结结合黑板上的板书小结: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

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学生齐声朗读、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愿望。第7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程度和生活实际,创设了以“台湾旅游”为主线的教学情境,注重以情感

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将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强了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和信心。2.随着“旅游”行程的不断推进,众多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构明确,条理清晰,点面结合,自然流畅,一气呵成。3.

提问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本节课“问题”的设计是学习活动的主线,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旅游”的过程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更是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联想、去比较、去发现。问题

层层深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让问题成为课堂师生探讨和进步的桥梁。美丽富饶宝岛台湾自然环境围范位置、太平洋台湾海峡东海南海23.5°N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