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4《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

DOC
  • 阅读 6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87.5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4《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4《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4《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4《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doc,共(6)页,287.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94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后限时集训(十四)河流地貌的发育(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75页)一、选择题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3题。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

凸岸C.凹岸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

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1.B2.C3.D[第1题,砾石是岩石在搬运过程中常年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砾石遇到河流凸岸时,就会堆积下来,慢慢形成了砾石滩。第2题,石笋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

形成的斗状洼地;风蚀蘑菇是岩石常年受到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与流水对岩石侵蚀的效果类似;花岗岩风化球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第3题,对比图中9cm的砾石大小,可以断定图中粒径9cm左右的砾石最多,粒径过大或过小的较少。]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4~6

题。4.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A.①B.②C.③D.④5.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100多年来()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D.海平面上升速率

小于泥沙沉积速率6.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A.河流输沙量增大B.湖泊面积减小C.植被覆盖率提高D.降水强度变大4.A5.D6.C[第4题,根据图例,比较1880年、1945年沙洲0米线位置,①处看不到1945年的沙

洲0米线,说明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②③④三处1945年沙洲0米线范围比1880年大,说明堆积速率大。选A。第5题,长江河口地区,100多年来沙洲面积不断扩大,说明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同时,河口变窄,河道可能变深。沙洲向海洋推进,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北航道泥沙

淤积多,航行条件始终比南航道差。选D。第6题,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小,河流输沙量减小,也可能是湖泊面积增大。若降水强度变大,则侵蚀能力增强,这将导致淤积速度加快。选C。]河流阶地是在外力作

用下形成的一种河流地貌,即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平均水位时,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坡地的地形。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

其形成的年代越老。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完成7~9题。7.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沉积C.地壳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8.河流阶地发育过程中,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

③D.③④②①9.考古学家在河流阶地发现了早期人类居住的遗址,其原因可能是()A.河网密集,水运便利B.地质稳定,居住安全C.地形平坦,便于农耕D.地势较低,气候适宜7.B8.D9.C[第7题,河流阶地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河流地貌,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在地壳相对

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阶地呈现一层一层的堆积状态,可以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选B。第8题,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从图中可以看出

河流各级阶地的分界线,根据分界线的高低,可以得到河流阶地发育过程中,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③④②①。选D。第9题,早期人类居住的遗址出现在河流阶地,是因为河流阶地土壤肥沃,而且靠近河流,灌溉方便,利于农耕。选C。](2018·长沙模拟)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

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10~11题。【导学号:21490060】

10.图甲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aB.bC.cD.d11.图乙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10.A11.C[第10题,从分水岭的迁移图可看出,东侧河流海拔低于西侧河流,

则发生河流袭夺后,方框区域的河流水最终流入到dc河流中;而方框区域河流的水原来要流入到a河流中,故最终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第11题,河流下切侵蚀会使河床不断下降,从而出现河流袭夺现象。]二、非选择题12.读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及其剖面图,完成问题。(1)描述图中地貌类型及沉积物分布特点。(

2)以河流的出山口为界,说明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的变化特点及其反映的地理现象。[解析]第(1)题,扇顶到冲积扇末端,由于流速的降低,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第(2)题,河流在出山口前落差较大,出山口后坡度变

小,搬运能力下降,泥沙、石块堆积,形成冲积扇。[答案](1)冲积扇(洪积扇)。呈扇形分布,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2)出山口前等高线向西北弯曲且较稠密,出山口后向东南弯曲且较稀疏;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其反映了河流在出山口前穿行于河谷且落差较大;出山口后坡度变小,泥沙、石块堆积

,形成冲积扇,河流发育在扇面之上。13.下图为我国汉水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比较汉水中游两大支流南河与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3)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右上角

图)。当地居民有“高莫高于河沿,低莫低于山边”之谚语,即平原部分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至山边为最低,分析其形成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高线分布看,从P点到Q点所在地区,中间低,四周高,属于盆地地形。第(2)题,图中显示南河的落差大,含沙量大,而白河主要流经平原,落差小,含沙量也小。第

(3)题,汉水河段的中游为平原,大量泥沙沉积,河床所在地地势抬升。[答案](1)盆地。理由: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西、东、南四周高,中间低;再从(200m)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南河落差大,水流

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大;白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流落差小,含沙量也小。(3)由于支流含沙量大,注入汉水带来大量泥沙;汉水在本河段流经平原地区,流速较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甚至形成河中沙洲。再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常遭受洪水灾害,沿河堤坝逐渐加高,造成平原部分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至山边为

最低,造成河谷地貌的倒置。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