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优化探究练习:第4章 第17讲 氮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

DOC
  • 阅读 7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217.5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化学一轮优化探究练习:第4章 第17讲 氮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一轮优化探究练习:第4章 第17讲 氮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一轮优化探究练习:第4章 第17讲 氮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化学一轮优化探究练习:第4章 第17讲 氮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doc,共(7)页,217.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94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作业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产生白烟C.硝酸应放在棕色的细口瓶中保存D.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解析:NO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且NO和O2反应生成NO2

,所以NO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D项错误。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硫酸、硝酸都是强氧化性酸B.雷雨天气可以产生硝酸,不会给作物带来危害C.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原因是HNO3分解生成了NO2D.因为浓硝酸有酸性,所

以浓硝酸不可用铁制容器盛放解析:盐酸、稀硫酸不属于强氧化性酸,A选项错误;C选项,发生3Fe2++NO-3+4H+===3Fe3++NO↑+2H2O,NO遇空气生成红棕色NO2,C项错误;D选项,浓硝酸使铁、铝发生钝化,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D项错误。

答案:B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尾气吸收的是()解析:A项,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浮在四氯化碳的上面,四氯化碳不能和氨气反应,也不溶解氨气,该装置既能够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又能

够防止倒吸,A正确;B项,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连漏斗,漏斗的边缘紧靠液面,易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能防止倒吸,B正确;C项,吸收装置中的导气管插入到液面以下,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时产生倒吸,C错误;D项吸收装置可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能防止倒吸,D正确。答案:C4.关于氮的变化关系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上述反应中只有③属于氮的固定解析:工业上生产硝酸的流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NO再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最后将NO2溶于水得到

硝酸,A正确。路线Ⅰ: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路线Ⅱ: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为NO2;路线Ⅲ:NO2溶于水生成硝酸,B正确。N元素化合价变化:N2(0价)→NH3(-3)价→NO(+2价),N2(0价)→NO

(+2价)→NO2(+4价)→HNO3(+5价),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③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D错误。答案:D5.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

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1)和(2)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B.4∶3C.5∶7D.7∶5解析:设试管的体积为1L,水充满整个试管,溶液的体积是1L,无论是N

O2还是NO都转变成了HNO3,根据氮元素守恒,生成的HNO3的物质的量相等,即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答案选A。答案:A6.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③的试管中的现象是()A.无明显现象,因稀H2SO4不与铜反应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C.铜片溶解,放出红

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解析:生成的Cu(NO3)2在H2SO4的酸性条件下相当于又有了HNO3,铜片会继续溶解生成NO。答案:D7.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某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

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NH3、NO、CO2B.NH3、NO2、N2C.NH3、NO2、CO2D.NO、CO2、N2解析:NO2是红棕色的气体,所以一定不存在NO2;甲

气体经过足量的浓硫酸后剩余气体体积为80mL,说明一定有NH3存在;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无色的NO气体与氧气反应变为红棕色的NO2,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有NO、CO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几乎无气体剩余,说明没有N2,所以一

定含有的气体为NH3、NO、CO2,一定不含有NO2、N2,故选A。答案:A8.“封管试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列四个“封管试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

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加深解析:A选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的NH3、HCl,在上部化合生成固体NH4Cl,A选项错误;B选项,I2易升华,正确

;C选项,氨气易挥发,加热时,氨水浓度减小,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C选项错误;2NO2N2O4为放热反应,所以d内气体颜色变深,D选项错误。答案:B9.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

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A.60mLB.45mLC.30mLD.15mL解析:由电子守恒

和电荷守恒可知O2得电子数等于Cu2+结合的OH-数,故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68L×422.4L/mol×5mol/L=0.06L=60mL。答案:A10.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gCu。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

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原混合酸中NO-3的物质的量为0.1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的是氢气C.第二份溶液中的最终溶

质为FeSO4D.稀H2SO4浓度为2.5mol·L-1解析:铁粉既能与硝酸反应也能与硫酸反应,从题干图看出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的是氢气,反应为Fe+2H+===Fe2++H2↑,可知NO-3反应完了,第二份溶液

中NO-3应为5.6g56g·mol-1×3÷3=0.1mol,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此时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g,即0.25mol,故原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0.25mol0.1L=2.5mol

·L-1,NO-3物质的量为0.2mol。答案:A11.某研究小组要快速制取干燥的氨气,提供的药品有:浓氨水、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碱石灰,提供的仪器如图所示(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橡胶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1)需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该

小组将选择的药品混合后快速放出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仪器________(填序号)。(2)若用如图装置收集NH3,如何判断烧瓶中已收集满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要快速制备NH3可选用浓氨水和NaOH固体,原因是NaOH固体溶解时放热加快NH3逸出,且c(OH-)增大,使NH3+H2ONH3·H2ONH+4+OH-平衡左移,有利于N

H3放出。选用①③⑥或①③⑦。(2)由于氨气易溶于水NH3+H2ONH3·H2O,呈碱性,使滴有酚酞的水变红,据此可判断。答案:(1)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放出氨气,且c(OH-)增大,使NH3+H2ONH3·H2ONH+4+OH-平衡左移,

有利于NH3放出①③⑥或①③⑦(2)漏斗下端边沿与水面接触处溶液颜色变为浅红色1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打开a、b活塞,再将胶头

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Ⅱ中,由于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Ⅱ中,形成喷泉。(2)先打开a、c活塞,再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Ⅱ中,烧瓶Ⅱ中的气压迅速减小,烧瓶Ⅰ中的HCl气体会流向烧瓶Ⅱ中,且与NH3化合生成NH4Cl而产生白烟。(3)在(2

)基础上,若关闭a活塞,打开b活塞,烧杯中的水会迅速进入烧瓶Ⅰ中,形成喷泉;若打开b活塞,不关闭a活塞,烧瓶中的水便会同时进入烧瓶Ⅰ和Ⅱ中,形成双喷泉。答案:(1)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

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2)烧瓶Ⅱ中导管口处产生白烟(3)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活塞,然后打开b活塞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

),片刻后,打开b活塞13.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适量铜片和过量浓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大烧杯,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用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验证最终得到的气体生

成物,最简便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慢慢溶解并逐渐消失②小烧杯中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成蓝色③大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生

成,后来慢慢变成无色④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2)反应体系封闭,无氮氧化合物逸出,不污染环境(3)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通入适量的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证明最终气体生成物为NO气体14.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

)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1)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2)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n(NO)∶n(NO2)>1

∶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解析:(1)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其目的是增大NO、NO2气体与石灰乳的接触面积,增强吸收效果。硝酸工业的尾气用石灰乳吸收,吸收过滤后的滤渣可循环使用,则滤渣中主要含有未反应的Ca(OH)2。(2)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与石灰乳发生反应:Ca(OH)2+NO+N

O2===Ca(NO2)2+H2O。若n(NO)∶n(NO2)>1∶1,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后,NO有剩余,且不能被石灰乳吸收,导致排放的气体中NO含量升高。若n(NO)∶n(NO2)<1∶1,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后,NO2有剩余,NO2可与Ca(OH)2发生反应生成Ca(NO3)2,

导致产品中Ca(NO3)2含量升高。(3)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写出离子方程式:3NO-2+2H+===NO-3+2NO↑+H2O。答案:(1)使尾气中的NO、NO2被充分吸收Ca(OH)2(2)排放气体中NO

含量升高产品中Ca(NO3)2含量升高(3)3NO-2+2H+===NO-3+2NO↑+H2O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