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3 第3讲 课后达标训练(含解析)

DOC
  • 阅读 9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69.0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3 第3讲 课后达标训练(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3 第3讲 课后达标训练(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3 第3讲 课后达标训练(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3 第3讲 课后达标训练(含解析) .doc,共(8)页,169.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93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后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焓变是一个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因素,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C.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

解析:选C。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由该反应的熵变和焓变共同判断,C项错误。2.已知298K下反应2Al2O3(s)+3C(s)===4Al(s)+3CO2(g)ΔH=+2171kJ·mol-1,ΔS=+635.5J·mol-1·K-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题给ΔH值可知,

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B.ΔS>0表明该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C.该反应能自发进行D.不能确定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解析:选B。ΔH>0,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由ΔH-TΔS=2171kJ·mol-1-298K×0.6355kJ·mol-1·K-1>0知,该反应不能自

发进行,C、D错误。3.(2018·商丘模拟)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2和H2,发生反应:CO2(g)+H2(g)HCOOH(g),测得平衡体系中CO2的百分含量(CO2%)与反应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理量中,a点大于b点的是()①正反应速率②逆反应速率③

HCOOH(g)的浓度④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a点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小于b点,①、②错误;温度升高,平衡体系中CO2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COOH

(g)的浓度和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都将减小,即a点的HCOOH(g)的浓度和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都大于b点,③、④正确。4.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2(g)+2CO2(g)CH2===CH2(g)+4H2O(g);

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B.平衡常数:KM>KNC.生成乙烯的速率:v(N)一定大于v(M)D.当温度高于250℃,升高温度,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解析:选C。升高温度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

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常数减小,B正确;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催化剂在250℃时催化活性最高,温度继续升高,其催化效率降低,所以v(N)有可能小于v(M),C错误,D正确。5.(2018·大连模拟)某温度下,将3molA和2m

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min后达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的关系为ca(A)·c(B)=c(C)·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B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A.60%B.40%C.24%D.4%解析:

选A。扩大容器容积为原来的10倍,B的转化率不变,则a=1,A(g)+B(g)C(g)+D(g)起始(mol):3200变化(mol):xxxx平衡(mol):3-x2-xxx根据平衡浓度的关系,(3-x)×(2-x)=x×x,解得x=1.2,则B的转化率为1.2mol/2mol×100%=60

%,A项正确。6.(2018·衡水中学高三期末)在容积均为1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放入镍粉并充入1molCO,控制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当反应进行到5min时,测得N

i(CO)4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K(T1)>K(T2)B.反应进行到5min时,b容器中v正(CO)=v逆(CO)C.达到平衡时,a、b、c中CO的转化率为b>a>cD.减压或升温可将b中的平衡状

态转变成c中的平衡状态解析:选D。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因此再结合a、b、c三容器对应数值知,a容器中反应未达到平衡,b→c的变化则说明随温度升高化学平衡逆向进行,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反应进行到5min时,b容器未必达到平衡状态,则b容

器中v正(CO)不一定等于v逆(CO),B错误;其他条件相同时,随温度升高平衡左移,K值减小,CO转化率减小,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a>b>c,C错误;结合A项分析知,升温可使b中的平衡状态转变为c中的平衡

状态,减压平衡逆向移动,导致Ni(CO)4浓度变小,即可使b中的平衡状态转变为c中的平衡状态,D正确。7.(2018·成都模拟)工业上用DME法以H2和CO为原料生产甲醚(CH3OCH3)。其原理是在同一容器中发生如下两个连续反应:①2H2(g)+CO(g

)CH3OH(g)②2CH3OH(g)CH3OCH3(g)+H2O(g)改变温度,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温度(℃)260270280290300310320CO转化率(%)92878280726562CH3OCH3产率(%)3345777962

5852A.反应①、②均为吸热反应B.290℃时反应②平衡常数值达到最大C.反应①与②中CH3OH的消耗速率一定相等D.增大压强能增大CH3OCH3产率解析:选D。从反应①来看,温度升高,CO转化率一直在减小,说明反应①为

放热反应,而反应②在较低温度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甲醚的产率主要受温度影响,随着温度升高,产率降低,说明反应②也是放热反应,A错误;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并不是一个概念,B错误;反应①与②中CH3OH的消耗速率不相等,因为二者不是同一个反应,C错误;增大压

强,反应①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c(CH3OH)增大,从而使反应②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H3OCH3产率增大,D正确。8.(2018·安徽“学普”联考)已知反应X(g)+Y(g)R(g)+Q(g)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

℃时,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X和0.8molY,反应初始4s内v(X)=0.005mol/(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70080083010001200平衡常数1.71.11.00.60.4A.

4s时容器内c(Y)=0.76mol/LB.830℃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80%C.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1200℃时反应R(g)+Q(g)X(g)+Y(g)的平衡常数K=0.4解析:选B。反应初始4s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v(X)=0.0

05mol/(L·s),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Y)=v(X)=0.005mol/(L·s),则4s内Δc(Y)=0.005mol/(L·s)×4s=0.02mol/L,Y的起始浓度为0.8mol2L=0.4mol/L,故4

s时c(Y)=0.4mol/L-0.02mol/L=0.38mol/L,A错误;设平衡时X的浓度变化量为x,则:X(g)+Y(g)R(g)+Q(g)开始(mol/L):0.10.400变化(mol/L):xxxx平衡(mol/

L):0.1-x0.4-xxx故x2(0.1-x)(0.4-x)=1.0,解得x=0.08,所以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0.08mol/L0.1mol/L×100%=80%,B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错误;1200℃时反应X(g)+Y(g)R(g

)+Q(g)的平衡常数值为0.4,所以1200℃时反应R(g)+Q(g)X(g)+Y(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10.4=2.5,D错误。9.(2015·高考天津卷)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

2molY(g)发生反应:X(g)+m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m=2B.两次平衡的

平衡常数相同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mol·L-1解析:选D。A.根据再次加入1molZ(g),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可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因此m=2。B.由于温度没有变化,故两次平衡的平衡

常数不变。C.因为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充入的反应物,因此二者的平衡转化率相等。D.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因此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反应前一样,都为4mol,而平衡后Z的体积分数为10%,故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4mol

×10%=0.4mol,容器体积为2L,则Z的浓度为0.2mol·L-1。10.(2018·遂宁诊断)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1表示T℃时容器中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

的关系,图2表示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合图像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可表示为2A(g)+B(g)C(g)ΔH<0B.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25C.当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T℃,在第6min时再向体系中充入0.4molC,再次达到平衡时

C的体积分数大于0.25解析:选D。A项,由图2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逐渐增大,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错误;B项,根据图1知0~5min内,A、B、C变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mol、0.2mol、0.2mol,该反应可表示为2A(g)+B(g)

C(g),反应达平衡时A、B、C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1mol·L-1,故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C)c2(A)·c(B)=25,错误;C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

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容器的容积保持不变,故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恒量,不能作为平衡标志,错误;D项,根据图1知T℃时反应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0.25,在第6min时再向体系中充入0.4molC,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

分数大于0.25,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18·成都阶段测试)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内燃机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2NO(g)ΔH>0已知该反应在2404℃时,平衡常数K=6.4×10-3。请回答下

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2)该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mol,平衡时,N2的转化率是________%(保留整数)。(3)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

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mol·L-1、4.0×10-2mol·L-1和3.0×10-3mol·L-1,此时反应________________(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

应方向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________。(5)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和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2)N2

(g)+O2(g)2NO(g)起始/mol110变化/molxx2x平衡/mol1-x1-x2xK=2x221-x22=6.4×10-3,得x≈0.04,N2的转化率为0.04mol1mol×

100%=4%。(3)Qc=(3.0×10-3)2(2.5×10-1)×(4.0×10-2)=9.0×10-4<6.4×10-3,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4)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A项正

确;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但NO的平衡浓度不变,B项错误;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C项正确。(5)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和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

中充入一定量NO,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故建立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平衡混合气中NO的体积分数不变。答案:(1)K=c2(NO)c(N2)·c(O2)(2)4(3)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c=(3.0×10-3)

2(2.5×10-1)×(4.0×10-2)=9.0×10-4<K=6.4×10-3(4)AC(5)不变12.(1)(2016·高考四川卷改编)在一定条件下CO(g)+H2O(g)CO2(g)+H2(g)

,当CO与H2O(g)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5,达平衡时,CO转化了56。若akg含Ca5(PO4)3F(相对分子质量为504)的质量分数为10%的磷尾矿,在上述过程中有b%的Ca5(PO4)3F转化为P4,将产生的CO与H2O(g)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则在

相同条件下达平衡时能产生H2________kg。[已知:4Ca5(PO4)3F+18SiO2+30C=====高温2CaF2+30CO+18CaSiO3+3P4](2)(2015·高考浙江卷改编)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CH2CH3(g)催化剂CH====CH2(g)+

H2(g)维持体系总压p恒定,在温度T时,物质的量为n、体积为V的乙苯蒸气发生催化脱氢反应。已知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α等符号表示)。解析:(1)当CO和H2O(g)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5时,设CO为1mol,

则:CO(g)+H2O(g)CO2(g)+H2(g)起始物质的量(mol)1500改变物质的量(mol)56565656平衡物质的量(mol)162565656故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c(CO2)·c(H2)c(CO)·c(H2O)=1。由题意知,反应4Ca5(PO4)3F+18SiO2+3

0C=====高温2CaF2+30CO+18CaSiO3+3P4,若akg含Ca5(PO4)3F的质量分数为10%的磷尾矿,当有b%的Ca5(PO4)3F转化为P4时,产生的CO的物质的量为n=ab/67.2mol,将产生的CO

和H2O(g)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混合,设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O转化了xmol,则CO(g)+H2O(g)CO2(g)+H2(g)起始物质的量(mol)n3n00改变物质的量(mol)xxxx平衡物质的量(mol)n-x3n-xxx故x·x(n-x)·(

3n-x)=1,得x=34n,则达到平衡时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ab67.2×34mol=ab89.6mol,氢气的质量为ab44.8g=ab44.8×10-3kg=ab44800kg。(2)从浓度角度求Kc: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总压强p相同时,V1V2=n1n2,乙苯的转化率为α,由此可

得:VV反应后=11+α,V反应后=(1+α)V,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平衡常数的定义:Kc=n2α2V2(1+α)2n(1-α)V(1+α)=nα2V(1-α)(1+α)=nα2(1-α2)V。从压强角度求Kp:容器中氢气的物质的量为αn,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α

n,乙苯的物质的量为(1-α)n,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α)n,所以氢气的分压为αn(1+α)np,苯乙烯的分压为αn(1+α)np,乙苯的分压为(1-α)n(1+α)np,因此Kp=αn(1+α)np·αn(1+α)np(1-α)n(1+α)np=α21-α2p。答案:(1)ab4480

0(2)α21-α2p或nα2(1-α2)V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3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