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1讲《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课时作业(含解析).doc,共(8)页,329.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93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后作业31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牙膏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成分,如碳酸钙、磷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A.固定
剂B.发泡剂C.摩擦剂D.防腐剂答案C2.检验火柴头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的最佳试剂是()A.澄清石灰水B.品红溶液C.双氧水D.氯化钡溶液答案B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也可能是CO2;SO2不能与氯
化钡溶液反应;SO2有还原性可以与H2O2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故不能用双氧水检验二氧化硫;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可以用品红溶液检验。3.将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检验溶液中含有氯元素应加入的试剂是()A.硝酸银溶液B.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C.亚硝酸钠溶液
和稀硝酸D.硝酸银溶液、亚硝酸钠溶液和稀硝酸答案D解析火柴头中的氯元素存在于KClO3中,D项试剂中的NaNO2可将KClO3中的氯元素还原为Cl-,进而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4.现有①用盐酸酸化的FeCl2溶液,②K2Cr2O7酸性
溶液,③酚酞溶液,④硫酸,⑤氨水。能鉴别NaNO2溶液、NaCl溶液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氨水不能鉴别NaNO2溶液和NaCl溶液。5.(2018·温州十五校联考)下列气体的检验
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炔C.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Cl2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答案C解析SO2和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都能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乙烯和乙炔中均存在碳碳不饱和键,都能使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褪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置换出碘单质,能够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现象明显,可以检验,故C正确;氨水显碱性,遇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试纸不变色,无法检验,故D错误。6.(2018·东阳中学高二检测)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水鉴别乙醇、苯和四
氯化碳B.用饱和硫酸铵溶液可分离淀粉和蛋白质的混合溶液C.用碳酸钠溶液可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植物油和汽油答案D解析乙醇与水互溶,苯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但两者密度不同,苯的密度比水的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大,故A鉴别方法可行;因
为蛋白质遇饱和硫酸铵溶液会发生盐析,故B鉴别方法可行;因为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互溶,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不互溶,C鉴别方法可行;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植物油和汽油是不可行的,因为苯和汽油都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液体,而且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植物油可以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鉴别方法不可行。7.下图装置可用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试剂现象结论A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SO2有氧化性B品红溶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CNaOH溶液无
明显现象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D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后不褪色SO2有酸性,没有漂白性答案B解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A错误;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B正确;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C错误;二氧化硫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了亚硫酸,但二氧化硫不能使变红后的石蕊溶液褪色不能说明SO2没有漂白性,D错误。8.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时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时,用稀
硝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B.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稀盐酸酸化KMnO4溶液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时,用稀硝酸酸化后,加KSCN溶液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时,用稀盐酸酸化后,加BaCl2溶液答案D解析因HNO
3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生成S,加BaCl2溶液后生成BaSO4沉淀,干扰S的检验,A项错误;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盐酸,B项错误;因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生成Fe3+,干扰Fe3+的检验,C项错误。9.下列实
验能证明有SO2存在的是()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④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A.都能证明B
.只有⑤能证明C.③④⑤能证明D.都不能证明答案B解析CO2也能出现①④中的现象;HCl等酸性气体也能产生②中的现象;Cl2也能产生③中的现象;该气体能使溴水褪色,且产物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只有SO2符合。10.(20
18·宁波十校第一次联考)已知:I2+S+H2O2I-+S+2H+。某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K+、Na+、Fe3+、Fe2+、S、S、I-、N中的几种离子,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取两份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不考虑盐类
的水解及水的电离):(1)一份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另一份加入氯化钡固体,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可能含有K+B.溶液中可能含有SC.溶液中可能含有Fe3+D.溶液
中可能含有S答案C解析Fe3+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I-氧化成S和I2,因此Fe3+、S、I-不能大量共存。一份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具有还原性的离子,即Fe2+、S、I-至少存在一种;另一份加入BaCl2,出现不
溶于水的沉淀,说明原溶液中S、S至少存在一种。根据离子物质的量相等及电荷守恒,离子组可能是K+、Fe2+、S、N,即K+可能存在,A说法正确;根据上述分析,S可能存在,故B说法正确;假设存在Fe3+,溶液中一定存在Fe2+、S,
根据离子物质的量相等以及溶液呈现电中性,阴离子应是S、I-或S、N,因为Fe3+、S、I-不能大量共存,因此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3+,故C说法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能含有S,D说法正确。11.离子检
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含义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反应中有颜色变化反应中有气体产生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N——气体法B.I-——沉淀法C.Fe3+——显色法D.Na+——沉淀法答案D解析N的检验可采用取样加碱液
,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方法检验,A合理;I-的检验可采用取样加硝酸银溶液,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黄色沉淀的方法检验,B合理;Fe3+的检验可采用取样加硫氰化钾溶液显血红色的方法检验,C合理;Na+的检验可利用焰色反应,钠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D不
合理。12.(2018·浙江选考十校联盟考试)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N、Cl-、S、C、N、Fe2+和Fe3+中的几种,且所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为确定该溶液X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已知:3Fe2++4H++N3Fe3++NO↑+2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A.若含有Fe3+,则一定含有Cl-B.S、N一定存在,Fe2+和Fe3+可能都存在C.该溶液中只存在上述离子中的N、S、N、Fe2+四种离子D.气体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答案C解析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N、Cl-、S、C、N、Fe2+和Fe3+中的几种,且所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向
溶液X中加过量的硫酸,有气体乙产生,发生的反应可能是C与H+的反应,也可能是N在H+条件下与Fe2+的氧化还原反应;溶液X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H30.02mol,即溶液X中含0.02molN;所得的溶液甲中加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乙,则乙为BaSO4,质量为4.66g,则物质的量为0.
02mol,即溶液X中含0.02molS;所得沉淀甲应为氢氧化亚铁或氢氧化铁或两者均有,经过滤、洗涤灼烧后所得的固体乙为Fe2O3,质量为1.6g,物质的量为0.01mol,故溶液X中含Fe2+或Fe3+或两者均有,且物质的量一定为0.02mol;由于Fe2+或Fe3+均能与C发生相互
促进的水解反应而不能共存,故溶液中无C,则气体乙只能是N与Fe2+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NO,故溶液中一定含Fe2+和N,由所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即N的物质的量也为0.02mol。溶液X中已经确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分别是:0.02molN、0.0
2molS,共带0.06mol负电荷;已经存在的阳离子及其物质的量如下:0.02molN,0.02molFe2+或Fe2+、Fe3+的混合物,所带的正电荷的物质的量≥0.06mo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当0.02mol全部是Fe2+时,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为0.0
6mol,则氯离子一定不存在;若溶液中含Fe3+,阳离子所带正电荷大于0.06mol,则溶液中一定存在Cl-。由于溶液要保持电中性,故当溶液中含Fe3+时,则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的物质的量>0.06mol,故溶液中一定含Cl-,A正确;S、N一定存在,Fe2+和F
e3+可能都存在,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错误;气体甲为氨气,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3.(10分)牙膏是生活必需品。下面是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①中加水、搅拌、静置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名称是,所
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2)写出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在⑤中检验Ca2+的存在,除可用焰色反应外,还可利用Ca2+和溶液的反应来进行。答案(1)过滤玻璃棒、烧杯、漏斗(2)+Cu(OH)2+2H2O(3)草酸铵(只要合理即可)14.(12
分)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HBr、SO2、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通入稀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将所得溶液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用稀硝酸溶液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也生成白色沉淀。(1)原气体中肯定含有,可能含有。
(2)对可能含有的气体,请你设计一套简单合理的实验方案以检验其是否存在:(用文字表示所用的试剂,用→表示气体流向),各试剂的作用为。答案(1)SO2CO2(2)过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
O2,用品红溶液检验SO2已被除尽,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解析(1)因为是无色气体,故排除Cl2。又由于将气体通入稀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不存在HBr。将所得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可与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
白色沉淀(AgCl),另一份与稀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所以原气体中肯定有SO2,而CO2是否存在不能确定。(2)SO2与CO2在某些方面的性质较相似,例如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沉淀均能溶于非氧化性酸。但SO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
氧化剂氧化,且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具有这些性质,故可用此方法鉴别。15.(18分)火柴是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品,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日常生活用的火柴头上含有KClO3、S等物质,设计了以下系列实验,回答下列各题:Ⅰ.火柴头中含有硫元素的证明(1)装置A中
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即可证明火柴头上含有硫元素。(2)甲同学认为B装置中除了可选用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外还可选用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和溴水等,经大家分析后淘汰了紫色石蕊溶液和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你认为淘汰
的原因可能是。甲同学还认为在A装置中选用浓的KMnO4酸性溶液更好,因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你认为对吗?(先判断再说明原因)。Ⅱ.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的证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图:(1)验证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的实验步骤是
:取滤液C„„请回答后续实验步骤:。(2)有学生提出检验火柴头上KClO3的另一套实验方案: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KClO3+3NaNO2+AgNO3AgCl↓+3NaNO3+KNO3,其中NaNO2是剂。有人提出上述方法中出现白色沉淀并不能充分说明火柴头上有KClO3存在,其理由是。Ⅲ.测
定火柴头中KClO3的含量,也可设计以下实验方案:(1)步骤②的实验操作装置如下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为,装置B的作用是。当抽滤完毕或中途停止抽滤时,最佳的操作是。(2)得到的沉淀常用95%的酒精洗涤再抽滤,用酒精洗涤的原因是。(3)实验测得火柴头中K
ClO3的质量分数为;未洗涤沉淀,测得KClO3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Ⅰ.(1)溶液紫色褪为无色(或紫色变浅)(2)火柴杆燃烧产生的CO2(或空气中的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变色不对。
因为浓度越高,则需要更多的火柴(或更多的SO2)才能观察到KMnO4溶液的颜色变化,这样实验的时间会更长Ⅱ.(1)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即可证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2)还原AgN
O2与AgCl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Ⅲ.(1)布氏漏斗防止发生倒吸慢慢打开活塞d,然后关闭水龙头(2)酒精与水互溶且易挥发,可以很好地除去水,同时可以减少沉淀在洗涤中的损失(3)50%偏大解析Ⅲ.由Ⅱ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得关系式KClO3~AgCl122.5143.5x1.435g解得
x=1.225g,可计算出火柴头中KClO3的质量分数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