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2《氧化和燃烧》教案 (2)-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x,共(6)页,1.22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8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年级:八年级类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内容。从结构上看,“空气与生命”单元主要分为“物质在空气中的反应”和“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两块,本课在学生知道空气的成分及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开展的,是对物质在氧气中产生变化的进一步认知,主要是对氧化与燃烧现象
进行观察和对比,了解异同,探究燃烧条件,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基础。从内容上看,本课分成“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灭火与火灾自救”、“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四块,根据内容强度,将第1、2块内容作为一课开展设计。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氧化现象和燃烧过程开展观察和思考,
得出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异同,了解燃烧条件,为接下来灭火与火灾自救等内容打下还是基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较完整地表述生活中发现的科学现象,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知识运用,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手段有基本的掌握。基于知识内容逐渐
由实际操作向理论知识偏移,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学习动机不高,因此教师要教学中要化虚为实,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在本课中,学生对氧化与燃烧的知识在生活中接触较多,对学生来说较好进行回忆和总结,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较为简单,但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对学生来
说有一定3.2氧化和燃烧难度,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演示,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知识形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氧化反应。2.了解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异同点。3.知道燃烧的条件。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对比,学生能自主探讨出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区别。2.通过实
验探究,学生能归纳得出燃烧所必需的条件,并根据相关条件来判断物体能否燃烧。3.通过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能将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燃烧和氧化的观察和探究,学生能够发展对探索空气中的气体性质的欲望,养成用实验来验证猜想的习惯,提高自主思
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难点: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现实问题。【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谈话法学生:观察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酒精棉球、沾
水棉球、镊子、玻璃杯、凡士林、蜡烛、火柴、酒精灯、铁架台、铜片【教学流程】一、提出问题,新课导入(3min)1.展示图片,提问激疑:图上所呈现的两个现象,你们觉得产生这两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表达,教师了解学生的个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寻找教学切入点。)2.
揭示原因,引出课题:这两个现象的产生原因相同,都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这些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我们称之为“氧化”。(板书“氧化”。)3.概念引出:氧化: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氧气具有氧化性。4.提问过渡:在生活中,你们还了解哪些氧化现象?
或者说你们觉得哪些现象是氧化。(知识拓展:人皮肤的衰老、橡胶老化等。)二、现象对比,认识氧化(15min)1.思考与讨论:比较硫和铁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苹果变色、铁生锈这两组氧化反应的异同点。(燃烧的反应剧烈,氧化的反应缓慢。)2.
知识引出:塑料盒橡胶制品的老化、铜和铁等金属表面生锈,这些氧化反应进行的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时间内不易察觉,可称为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则反应剧烈,如物质的燃烧,可称为剧烈氧化。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3.知悉燃烧:燃烧也是氧化过程,是可燃物质跟氧气发生的一
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4.实例拓展:生活中有哪些运用燃烧的实例?三、实验探究,知悉条件(25min)1.提出问题,引入探究:燃烧的现象非常常见,你觉得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了解学生前概念,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
论分别将酒精棉球和沾水棉球在酒精灯上加热。可燃物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将一个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助燃物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3-29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同时加热铜片,火柴头和火柴梗哪个先开始燃
烧。着火点讲解:物质燃烧所须达到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归纳条件:可燃物、助燃剂(氧气)、着火点。3.演示实验,引导运用:白磷燃烧实验。①白磷和红磷同时加热。②白磷放在热水中。问题思考:①为什么金属盖上的白磷着火了而红磷不着火?(着火点不同。)②热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不燃烧?(无
助燃剂。)4.思考与讨论: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长期堆放,虽未经点燃,又是自己燃烧起来,你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这种现象吗?(长期堆放温度积聚到可燃物落叶的着火点,接触助燃剂空气,因此燃烧。)5.自主阅读:了解自燃和爆炸。6.交流:爆炸的
利弊。四、拓展练习,归纳小结(2min)1.板书整理,引导小结:①什么是氧化?②燃烧是什么?③燃烧的条件?2.引导预习: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思考灭火的措施。3.随堂练习。4.作业布置。【教学评价】必做:同步练
习。选做:自主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板书设计】3.2氧化与燃烧氧化:氧气具有氧化性。燃烧:发光、发热、剧烈。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同时满足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