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5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76.289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x,共(4)页,76.28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7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文本分析本节选自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四节。本节的内容是茎的分类以及茎的结构。本节课的特点是分类清晰,知识点紧密联系;通过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研究茎的生长特点以及结构。本文的学习价值是:教材将其安排在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之后,植

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之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第二学期学生。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茎根据生长方式不同的分类以及茎的结构功能。初二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首先,在认知上,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组成植物体的

组织和器官,对茎有一定的认识。其次,在情感上,茎作为大家比较常见的结构,学生在理解上会比较形象具体化。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三、目标阐述(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利用茎的特点区分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2)能说出茎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茎的结构中学会观察记录的能力。(2)能在寻找不同种类茎的过程中学会小组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

观察法和实验法对于探究物质结构方面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茎的类别和结构。(三)教学难点茎的结构。(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展示法、实验法等多种能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让学生课前先完成

学导合作单上预习单部分的内容,并根据预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采集四种不同类型的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二)学科班长讲解预习单(过渡:请拿出你们的学导合作单、课本、摘记本,还有你的学习动力、勇气、激情和目标。全力投入、激情参与

、目标明确,这样会使你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新一章的内容,首先请学科班长上来讲解预习情况。)学科班长上台展示。(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科班长的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解决预习时候的困惑。)(三)教师讲解学习目标1.能利用

茎的生长特点区分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木质茎的结构。3.激情投入,勇于挑战,全力以赴。(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四)探究茎的类别(过渡: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单上面的内容

。)任务:观察所找到的四种的茎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结合它们的特点说说你的理由;要求:快速、准确;时间:小组讨论4分钟,展示4分钟。展示:请第六小组的成员上台展示结果。(要求展示学生结合实物投影仪)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准备随

时提出质疑。教师总结:首先对学生展示、讨论情况作出基本评价。其次介绍教师基本理解:结合PPT所给的简图,讲解直立茎的特点是茎较坚挺,能直立,最常见,例如樟树、甘蔗等,匍匐茎的特点是平卧于地,四周蔓延,长不定根,例如草莓、番薯等。尤其区分缠绕茎和攀缘茎,缠绕茎是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

生,例如牵牛花、菜豆等,攀缘茎是利用茎上的卷须、吸盘等附着他物上升,例如葡萄、黄瓜等。最后PPT上播出几张图片让学生重点辨别缠绕茎和攀缘茎。(设计意图:结合实物,加深学生对这四种茎的理解。)(五)探究木质茎的结构(过

渡:茎的形状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他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木质茎的结构。)任务1:用放大镜观察所给枝条的横切面,并用笔尖轻轻扎一下各个部位,感受它们的软硬;要求:快速、准确;时间:小组讨论2分钟,展示2分钟。展示:请第2组的成员

上台展示。(要求结合事物投影仪,把实验过程展示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准备随时提出质疑。教师总结:首先对学生展示、讨论情况作出基本评价。其次介绍教师基本理解:观察到的横切面可明显分为三层:树皮、木质部、髓,且木质部较硬,树皮和髓相对较软。然后提问我们课桌是用

茎的哪一部分做成,理由是什么。任务2:思考为什么竹子生长过程中茎几乎不会变粗,而樟树的茎却会不断加粗;要求:快速、准确;时间: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2分钟,展示2分钟。展示:请第4组的成员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准备随时提出质疑。教师总结:首

先对学生展示、讨论情况作出基本评价。其次介绍教师基本理解:竹子茎的结构中没有形成层,而樟树的茎的结构中有形成层,能向外逐渐形成韧皮部,向内逐渐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然后提问为什么刚才观察茎的时候没有观察到形成层。是因为形成层只有两

三层细胞,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最后总结茎的基本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任务3:尝试归纳茎的结构及功能;要求:快速、准确;时间:独立思考4分钟,小组讨论3分钟,展示3分钟。展示

:请第2组的成员上台展示。(要求结合事物投影仪,把本小组的结构图展示出来,结合展示图讲解),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准备随时提出质疑。教师总结:首先对学生展示、讨论情况作出基本评价。其次介绍教师基本理解:重点讲解导管和筛管的物质运输,为下一堂课做铺垫。(设计意图: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并进行归纳

总结,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六)完成当堂检测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内容,并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五、板书设计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一课时分类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茎缠绕茎结构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