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 1.4物质性质的探究 试题(含答案).doc,共(5)页,101.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2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4物质性质的探究小试身手1[基础题]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铜能导电B.镁能与氧气反应C.常温下水是无色液体D.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2[基础题]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
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3[基础题]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冰冷藏食品B.用金属铜制作导线C.用煤气煮饭、烧水D.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4在一次讨论课上
,小红同学指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比空气中的高。”小明同学提出:“这个简单,我们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测一下。”小红同学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猜测与假设C.观察D.得出结论5[提高题]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①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②木炭
能燃烧;③在我们国家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⑥取一块木炭点燃;⑦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⑧发出白光。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在空白处。(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
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3)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反应条件
的是____________。(4)属于用途的是____________。6[提高题]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实验方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已
收集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获得证据]……[得出结论]……(1)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气体____________,观
察现象。直击中考7[巴中中考]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金属铜能导电C.纯净的氯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8[聊城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性、碱性
溶液中测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猜想B.查阅资料C.实验D.交流9[北京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10[南京中考改编]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
的是()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1[台州中考]听长辈说制作生拌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查阅资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实验操作]步骤一:淀粉
碘溶液配制:取1g淀粉,加入100mL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mL碘酒溶液;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mL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mL混匀,放置60min,中间每隔10min搅拌一次;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
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黄瓜混合汁蓝色不消褪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蓝色褪去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____
____。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C.锥形瓶大小不同(2)在步骤二中每隔10min搅拌一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___
_________。(4)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详解详析1B2C3C解析A项中利用冰熔化吸热,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从而冷藏食品;B项中利用铜的导电性;D项中利用氦气密度小的性质,三者均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项中煤气煮饭、烧水利用的是煤气能够燃烧放热的性质,属于化学性
质。4B5(1)①②(2)④⑦(3)⑧⑥(4)③⑤解析①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②木炭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③用木炭取暖属于木炭的用途;④木炭由块状变为粉末状属于形状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是用
途;⑥点燃是反应条件;⑦木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⑧发出白光属于化学反应的现象。6(1)袋内是什么气体(合理即可)(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合理即可)解析因假设是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则问题应该是袋内是什么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特有的性质,所以实验方案应该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
现象。7D解析挥发性、导电性、颜色、气味、状态,都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8C解析根据叙述可知“把自制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酸性、碱性溶液中测试效果”是设计后的操作阶段,属于实验部分。9B解析A项中利用干冰升华吸
热,属于物理性质;B项中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C项中利用液氮汽化吸热,属于物理性质;D项中利用银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10C解析液氢燃烧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描述的是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描述的是反应
现象。11(1)AB(2)使其充分反应(或加快反应速率、混合均匀等合理答案均可)(3)蓝色不消褪(4)样本过于单一(没有重复实验等,写出一点即可)解析(1)控制变量中必须保证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现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
引起的。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维生素含量受到影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含有维生素C的量不同,会影响到测定结果;锥形瓶的大小不同,不会影响测定结果。(2)每隔10min搅拌一次,其目的是使混合液
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3)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说明有维生素C存在;淀粉碘溶液不褪色,证实了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4)该实验应多设几组进行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同时多选取几种蔬菜样品进行实验,这样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