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六节 巴西》教学设计2-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x,共(5)页,5.14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1、巴西的位置(运用读图法,结合教材归纳总结)2、地形(通过分层设色地图,直观判断)3、气候类型(结合地形和位于热带的地理位置,通过讲解)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半球的划分,主要的气候类型,能简单的通过分层设色图分析地形。今天的
教学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各种地图,对这节内容进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量较大,分成两节课,今天是第一节课,掌握巴西的自然地理部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
最发达的国家。(2)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类型。(3)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产生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对亚马孙地区开发中大规模毁林引起的环境问题的讨论中,激发环境忧患意识,懂得
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性。(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与尊重。3、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
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巴西的自然环境。难点:举例说明巴西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
验、教训。五、教学准备(1)课前预习并完成作业,阅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环境问题。(2)课后阅读材料。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以巴西的国舞桑巴舞视频引入课题,介绍个人信息导入新课。(二)新课讲解教学提纲展示,本节内容的教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自然地
理部分分为:位置、地形、气候,人文部分的教学可以从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进行教学,今天的内容则是自然地理部分。1、巴西的地理位置,通过回忆概括表达地理位置的方法有: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位置等方法。在表达半球位置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找到半球分界线,
判断巴西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位置都可以借助地图,找到关键的地理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纬度范围赤道---南回归线或南纬30度都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2、地形通过活动,找到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利用分层设色快速判断巴西的
地形类型主要有高原和平原。河流与地形有密切的联系,这里通过活动,总结亚马孙河流的水文特征,是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活动小组通过水文特征图表、分析出亚马孙河的是世界上流域面积和河口净流量最大的河流,与气候有密切的联系)3
、气候巴西的主要领土主要在热带,气候主要是热带气候为主。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还有亚热带湿润气候。活动:针对亚马孙平原的开发,商人、当地农民、政府官员、世界环保组织官员的观点,学生展开讨论,各方都有自己的观点,在地形和气候的作用下,介绍亚马孙热带雨林,通过讲解上世
纪七十年代,巴西为了开发亚马孙平原,对植被的破坏,对当地会产生由热带雨林向沙漠化过度,对整个地球而言,亚马孙平原称为地球之肺,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森林破坏导致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七、设
计特色简述(1)教材内容重组,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学习地理的知识框架,自热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有效整合。(2)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3)通过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八、板书设计巴西一、巴西的位置二、地形自然地理三、气候
类型四、人口与城市人文地理五、农业与工业九、课后联系(1)巴西东临________洋。(2)巴西大部分位于________(温度带)。(3)从东西半球看,巴西位于________半球。(4)巴西境内的两大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平原和______
__高原。平原处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