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海陆变迁》学案-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2)页,28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节海陆变迁导案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2.根据实例说明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3.联系生活现象,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能力目标:联系生活现象,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加强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同时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能力。重点难点1.根据实例说明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联系生活现象,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
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导学流程备注笔记阅读课本40—44页图文内容,完成以下自主学习部分:一、地表形态变化1、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与之中。2、短时间改变地表形态的活动(1)地震:会导致地表岩层。(2)火山喷发:炽热的沿着冲出地表。二、大陆漂移假说1、提出时
间及人物: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2、主要观点: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的庞大陆地,被叫做“”的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三、板块构造学说
、火山与地震1、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共有大板块,括、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2、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集中在地带。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读课本40至44页图文内
容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中的地理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答:(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答:2、观察课本44页图2-
56,说说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请在图中用笔描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答:A自学(20%,约8分钟)B互学(30%,约12分钟)一、各小组互学成果展示二、教师对各小组互学中提出不能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汇
集提炼,整理出需要教师导学的共性问题,进行导学1、海陆变迁的原因:、、。2、大陆漂移的证据:、、等。3、板块交界的运动方式:(形成裂谷、大洋中脊、海洋)(形成山脉、岛弧,海沟)4、板块交界地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
地震带。5、地震逃生自救知识6、课堂小结1.能说明“沧海桑田”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地理现象是()A.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C.我国南方地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新疆沙漠广布2.下图表示大陆漂移过程中不同时期海陆分布状况。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顺序是()
A.a→b→cB.a→c→bC.c→a→bD.c→b→a3、(左图)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2)北美洲的落基山脉的形成与哪些板块有关?作业布置:同步导练和地理填充图册。C导学(40%,约16分钟)D.检学(10%,约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