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3课时 物态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人教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7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228.0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考物理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3课时 物态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人教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3课时 物态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人教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3课时 物态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人教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3课时 物态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人教版(含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3课时 物态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人教版(含答案)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考物理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3课时 物态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人教版(含答案) .doc,共(10)页,228.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2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3课时物态变化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山东枣庄中考)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0℃,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答案C2.(2018·四川乐山中考)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答案D3.(2018·山东枣庄中考)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

周围摊开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答案B4.(2018·四川自贡中考)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

是液化现象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答案C5.(2018·安徽中考)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在第30min,该物

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答案B6.(2018·四川泸州中考)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2)纠正错误后,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

程中(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2)由小变大(3)98模拟预测1.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答案D解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选项说法错误;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B选项说法错误;由题图可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C选项说法错误;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故正确的选项是D。2.使用空调时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你认为对室内温度的设定要求是()A.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B.夏季不高于26℃,冬季不高于20℃C.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低于20℃D.夏季不高于26℃,冬季不低于20℃答案A解析夏季使用空调来降温,设定温度越高越省电

,所以设定温度一般不低于26℃;冬季是用空调来升温,设定温度越低越省电,所以设定温度一般不高于20℃。所以正确的选项是A。3.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

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D.加热5min时物质温度是48℃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物质的初温是40℃,BC段表示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这是一种晶体,选项A、C说法正确;CD段是液体吸热升温的过程

,选项B说法错误;加热5min时,该物质还没有熔化完毕,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物质的温度是48℃,故选项D说法正确。4.下图所表示的物理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答案D解析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樟脑丸消失是升华现象;冬天玻璃上的冰

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冰棒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5.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

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固,后蒸发D.先凝华,后升华答案B解析刚进教室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模糊;然后随着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故正确的选项是B。

6.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所示,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答案C解析污水中的水首先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

塑料外罩液化为小水珠,水珠越聚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里。7.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答案A解析冰的熔点是0℃,加入盐后,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盐使冰

的熔点低于0℃;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直接凝华而成的。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冰的熔点是0℃,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A选项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而成的,B选项正确;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储存在钢罐里的,C选项错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舞台上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D选项错误。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

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答案B解析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灯丝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形成的,故选项A正确;大雾逐渐散去是液态小水滴吸热汽化,选项B错误;气温低于水银

凝固点时,由于水银凝固而无法测温度,选项C正确;夏天从水中上岸的人由于皮肤上的水蒸发吸热,人会感到冷,选项D正确。10.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

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答案C解析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11.(多选)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4min时,水开始沸腾B.

在t=4min到t=6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C.在t=6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答案ACD解析如题图所示,水的初温是90℃,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在第4min

和第6min之间,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00℃不变,所以水从第4min开始沸腾,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0℃,在第6min之后继续给水加热,水还是处于沸腾阶段,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00℃不变。12.(多选

)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

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儿,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答案BCD解析冰花是由室内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A选项错误;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水分不

断蒸发的缘故,B选项正确;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人会感觉比较冷,C选项正确;从冰箱中取出的冰茶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冰茶的外壁上,故D选项正确。13.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

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在增大。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答案热胀冷缩内能32解析(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物体的质量,质量大小与温度无关;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温度升高,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ρ=可知密度变小;(3)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2℃,数值自下而上变大为零上,由题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32℃。14.甲、乙两种固体的

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答案固液共存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解析由题中图象知,乙在整个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是非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甲是晶体,熔点为48℃;从第4min到第8min处于熔化过程

,是固液共存态。15.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选填“吸热”或“

放热”)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现象。答案放热液化扩散解析汤汁是蒸汽液化形成的,在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闻到鸡肉的浓香味,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一种扩散现

象。16.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也不会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侧”

“外侧”或“内、外侧”)。答案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解析干冰升华吸热,使铝罐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铝罐时,会凝华成小冰晶(霜)。寒冬,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车窗时,会放出热量,从而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车窗的内侧

。17.右图为节目演出时利用干冰营造出来的舞台效果,使表演者如同身处仙境,“烟雾”缭绕。请利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使舞台产生“烟雾”缭绕现象的原理。答案“烟雾”缭绕现象的原理: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解析舞台上要出现白烟雾,就要喷洒干冰,也就

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升华,升华要吸收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1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填字母)。A.水蒸气B.小水珠(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

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答案(1)慢(2)停表(3)B(4)15解析(1)采用水浴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观察和及时记录各时刻的温度;(2)除了题图甲所示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3)

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4)由题图乙可以看出,萘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19.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

的测温物质为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3)如图乙所示,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

,此时温度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0929497989898(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答案(1)热胀冷缩水银(2)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

上(3)9698(4)如图所示解析(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

选水银温度计。(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3)由题图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当温度到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此时吸热温

度不变。(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