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天气》教学设计2-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10)页,3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3.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看懂电视天气预报。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分天气和气候。2.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
的技能。3.用实例说明影响大气质量的因素,了解空气质量和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情感目标1.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气候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的课外活动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2.通过人类活动对大
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术语的正确使用。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和卫星云图,看懂电视天气预报。※教学难点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教学方法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识图、讲练结合的教
学方法。※教具准备交互式教学平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站,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
队失去了威力。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你能看懂天气预报吗?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学完这节课你也可以当天气预报的小播音员。[
讲授新课]引导自学自学课本46-51页图文内容,据以下自学指导,完成自学。1、天气和气候是什么?与天气相比,气候特征怎么样?2、什么是天气预报?预报天气的依据是什么?3、在图4上,找出绿色、白色、蓝色分别代表什么?4、请同学们熟记图6的天气符号。5
、什么是风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哪个方向?6、什么是风力?观察左边的图,风力和风级什么关系?7、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8、据49页表一,说出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的关系。9、读50页课本,找出沙尘暴的概念、发生地区和时间、危害。
合作交流展示交流一:同桌两人互相把这九个问题给对方说一遍。让学生指出导语3中,哪两句是对天气的描述?哪两句是对气候的描述?根据学生自由回答的情况,教师恰当转入下面的教学。1.引导学生观三幅景观图片,看看几位同学
各描述的是什么状况的天气。结合生活体验,想想除了这三种状况的天气外,还有什么状况的天气?试着把它描述出来。2.学生议论分别进行描述天气,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情况,边点拨、边启发、边归类:(1)冷、热——气温(2)雨、雪、雹——降水(3)风、扬尘、沙尘暴——风(4)晴、阴、多云——云(5
)雾、霜、露——雾然后指出:气温、降水、云、风、雾等是人们描述天气状况常用的要素,并让学生观察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看看用哪些要素把它描述出来。3.课件展示当地一日的天气资料和当地的气候资料,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
别。4.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一步边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从时间上看天气,可从某时刻、一天、几天等不同的时间尺度举例说明。如“现在正在下雨”“今天有风”“这几天阴雨连绵”等。让学生归纳出天气的第一个特点是——短时间。从变化上看天气,可从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变化举例说明。如夏季
暴雨前后的天气变化,有雾天气的变化等。再从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看看是不是一样,如“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让学生归纳出天气的第二个特点是——变化大。从“天”是指时间、而且是短时间,“气”
是指一个地方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状况入手,归纳出天气的概念——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然后过渡设问:那么,气候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天气有什么联系呢?1.让学生阅读对照A、B、C每幅景观照片,看看几位同学对当地的
气候是怎样描述的。2.引导学生归纳出描述气候时所关注的时间长,如某季、全年;要素少,一般只用气温和降水。3.让学生思考:描述中所说的“一年”是指某一特定年?还是一般而言?通过辨解使学生知道该地的气候特征,是根
据多年的长时期的大气状况总结出来的。由此而引导学生得出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4.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气候的理解,参照图中对气候的描述,描述一下当地的气候特点,并想一想从记事以来,这种气候特点是不是年年如此呢?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不会在几年、几十年内有所改变。5.
投影展示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小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6.教师出示下列卡片(或投影展示),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采用必答或抢答等形式,进行辨别天气和气候的比赛,看哪个组正确率高,以达到巩固之目的。(1)狂风暴雨(天气)(2)多云转晴(天气)(3)四季如春(气候)(4)
冬冷夏热(气候)(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6)一场秋雨,一场寒(气候)(7)春风又绿江南岸(气候)(8)乌云密布(天气)(9)彩霞满天(天气)(1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7.教师对学生的比赛点拨评价后,设问过渡: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1.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己的上学、参加各种活动、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影响。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看看这些信息,说的是人类哪方面的活动与天气的关系呢?(A说明了天气与交通的关系,B说明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C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D说明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3.启发学生从天
气与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关系,参照已有资料至少再补充一个资料。4.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交流补充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全组给这项活动拟订一个名称。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上谈谈本组拟订的名称和理由。5
.各组交流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给予点拨评价,启发学生认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受着天气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类与天气息息相关”。因此,各组拟订名称并写一篇小短文,都要围绕这一主题。也正因为“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天气对我们人类来说太重要了,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才每
天要进行多次天气预报,那么,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课件展示某日的天气预报实况,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要预报天气的阴晴、降水概率、风力风向、气温等主要内容。卫星云图上有蓝、绿、白3种颜色表示的区域。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说明这些区域无云,可能是晴天。白色表示云区。白色愈浓,表
示云层愈厚,云层愈厚的地方(亮白色),一般是阴雨天,有灰白色的地方可能是阴天。因此,卫星云图可以真实地显示出云雨区的位置及分布。尤其是能直观地看到台风、寒潮、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位置、强度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地
作出预报。展示交流:看云图识天气,课件展示ABC三地不同的卫星云图,提问绿色、白色、蓝色分别表示什么,然后判断ABC三地的天气状况。a.接着放录像,电视上播放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图?这些符号表示的是什么意思?b.投影展示天气符号(
或出示自制的天气符号卡片),分四组按下列顺序展示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用手比划。(a)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b)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冰雹、雷阵雨的符号;(c)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d)雾、霜冻、沙尘暴的符号。c.让学生比较四组符号的异同点,小组协作认识和记忆天气
符号,尝试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d.课件展示风向标,指导学生如何识别风向、风力,以及画法。(a)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b)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或风旗组成,风杆上的横道叫做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每
一道风尾风力为4米/秒,即风力为2级。二道风尾,表示风力为4级,三道风尾,表示风力为6级,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风尾和风旗在风杆的左侧。可以告诉学生运用左手定则,即伸出左手,手心向上,四指并拢与风向一致代表风杆
,拇指与四指垂直代表风尾,那么,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画风尾的一侧。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还可以组织一些其他形式的练习。如让学生上黑板上画,大家评判;同桌一方说风向、风级,另一方画,然后互换;或进行小组之间的画风向、风级的游戏竞赛等。教师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课件展
示风向标,让学生识别风向、风力。e.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把图中所示的13个城市分成若干组,学生也分成若干组,进行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练习,看哪个组模拟的逼真,播报的准确,使学生熟悉天气符号,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课件展示城市天气预报动画
,播放天气预报音乐,让学生挑战天气预报主持人,上讲台播报天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关心每天的天气状况外,对空气的质量状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2.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目
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怎样判断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以及空气质量的高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识读城市空气质量日报。3.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补充点拨,使学生知道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有:空气污染
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根据空气污染指数来判断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污染指数小,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状况就越差,对人体健康越有害,影响越严重。4.先让学生谈谈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怎么样,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
该怎么做?然后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活动的内容,说说活动中所列举的是人类活动哪四个方面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农业生产、交通、生活、居住)。继而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发言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下降,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此
,人类应该控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以创造美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查漏补缺,强调重点,当堂巩固。希望同学们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板书设计第一节天气一、天气和气候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三
、关心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