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地图》教学设计2-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7)页,48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节地图——读懂地图的“语言”在生活中运用地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正确识别常见图例,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
习惯。3.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通过查找资料并进行学生间的交流来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概括、归纳。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
方法,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地图方向的辨别等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二、学情分析1.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空间想象能力也有限,因此读懂地图的“语言”有一定困难。2.学生在生活中对
地图有一定的认识,在小学数学课中学习过方向的判断和比例尺的计算,这些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有关计算及运用。2.在各类地图上怎么辨别方向。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运用。2.在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上定方向。四、教学过程活动一
:导入新课猜谜语:一张画,虽不大,五洲四海全装下,行军旅游好向导,学习时事请教它。图片展示各种地图,思考回答:什么是地图?如何读懂地图的语言?活动二:读懂地图的“语言”1.学会使用比例尺(1)比较手中的地图(地图册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和P23图1—
3—5中国地图,思考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量算上海到北京的直线距离,计算两地的实地距离。以小组为单位给出答案。点评: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表示方法有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2)读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比例尺大小、反映实际
范围的大小以及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给出答案。比例尺反应的实际范围内容详略中国地图小大简略北京地图大小详细2.学会在地图上辩认方向在图1—3—1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图1—3—2经纬网地图和图1—3—3某校园平面中如何辨认方向?点评:有指向标地图,按指向标
判读方向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用一般方向: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思考:在自然界中如何判断方向?根据北极星,家属楼上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朝向;阳台的朝向、树木年轮等。
3.识别常见的图例展示常见图例,小组间完成P22页常见图例的问答游戏。活动三:绘制平面图参照图1—3—3某校园平面图绘制清乐围棋学校的平面图。活动四:在生活中运用地图图片展示地图的种类,并阅读课本28页内容,思考:老师想
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出门的时候要记得带地图。出发地沈阳市清乐围棋学校,目的地是北京。要去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要去北京游览,想知道北京位置,应该参考比例尺较小的()。到了北京,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况,应该参考比例尺较大的()。想要去北京动物园游览,应该参考比例尺更大的()。点评:根据
使用目的,正确的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的获得有用的信息。地图比例尺有大有小,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表示的地域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不一样。逛完北京,又想去云南旅行。出行前,拿着中国交通图,能为老师的出行提供哪
些帮助?到了云南昆明,想要住宿,老师需要哪种地图?老师除了在昆明游览,还想去云南的其他著名景区游览,需要哪些地图?到了丽江之后,要去丽江古城以及玉龙雪山,老师需要哪种地图?还在用地图,太OUT了,看我的!展示手机高德地图图片:读图1—3—14,展示现代高科技地图的
应用,举例说说电子地图在生活中的使用。教学反思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根据需要选择常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列举电子地图、遥感
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本节课围绕教材内容“读懂地图的“语言””和“在生活中运用地图”两个黑字标题进行展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置旨在落实学生对地图技能的掌握,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日常生活和小学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本节课利用有限的地图资
源,系统地了解地图的“语言”进而加以练习和提升,在选择适用的地图环节教学中,以老师外出旅行为案例,并将电子地图也引用进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本节课的优点有:1.把学会阅读地图分解成三个方面,即学会使用比
例尺,在地图上会辨认方向,识别常见的图例。真正的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指导学生读图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对校园的平面图绘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把知识内容转换成案例学习,增进师生的感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落实学习对
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本节课的不足是将两个课时合二为一,时间上有些仓促。第三节地图——等高线与地形识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坡度的陡缓;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并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不同地
形部分的实际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寻宝游戏,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读图绘图等形式找出山地基本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形态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二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较为欠缺,因而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意识,通过AR技术增强现实,使得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此外初中生性情活跃,积极性高。为此在讲授中采用寻宝游戏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
学到知识,寓学于乐,并在恰当的位置虚拟现实以达到解决难点的目标。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难点: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四、教学过程活动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寓学于乐展示软件进行情景导入。欢迎大家来到本节AR地理奇妙世界。在各位同学手中都有这样一幅藏宝图,传言说得此宝藏者得地理。但是
,若想寻得宝藏,必须练就一门地理基本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本节课寻宝游戏的学习,利用AR技术来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寻得宝藏,好不好?【板书1】1.3地图——等高线与地形识别活动二:【欣赏视频】增强现实,感知等高线【讲授】一、等高线及其相关概念利用软件播
放等高线的定义和性质。【板书2】1.等高线教师: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学生:根据视频所述回答。提问过度:同学们,既然我们知道了等高线的概念,那么这里提到的海拔是什么呢?什么又是相对高度呢?学生活动:学生自读课本,思考什么是
海拔高度?什么是相对高度?教师综述:海拔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1956年,我国测绘部门把青岛监测站定为我国的海拔基准面,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教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
线具有哪些特点呢?学生:(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2)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3)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教师:解释等高距。活动三【模拟讲授】二、地形与等高线过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同样可以表示出山体的不同地形特征。教师展示山体模型,引导学生从图
中读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五种地形部位。【板书3】2.山体五部位教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何识别山体部位呢?继续观看视频(山体五部位的讲解)视频讲解后,教师利用AR技术分别展示讲解山体五部位等高线特点。活动四【动手实践】手绘山体部位,归纳特
点学生活动:学生在学案中绘制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简图并归纳出等高线特点。并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山体部位简图并标注山体部位名称。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并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再此过程中,教师用做切线的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山脊和山谷。活动五
【寻宝游戏】判读地图,探寻宝藏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展开寻宝游戏。操作“藏宝图”展板。教师:据传在图中的C处可能藏有宝藏,图中的C处是山体的哪一个部位?学生:教师: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学生:教师:根据你的判断方法图中一共有几处山峰?分别是哪里?学生:教师:由于C处藏有宝藏,引得贾村
和罗村的村名纷纷上山寻宝,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画出贾村和罗村的上山路线,并说说你对这两条路线的看法。学生:教师:切换3D效果,虚拟现实,直观感受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教师综述:从贾村上山距离近,但途径等
高线密集坡度陡,有可能欲速则不达;从罗村上山距离远,但途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山上更安全。这就是等高线地形图的性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可以根据这条性质选择适合自己的上山路线。教师:播放PPT藏宝图,据传在图中还有四处宝藏,接下来请每一个小组的小组长为
你们小组抽取一条线索,并根据线索提示,大家兵分四路寻找宝藏,好不好?学生:各小组的小组长抽取一条线索。教师:我们每一小组都获得了宝藏的线索,接下来大家需要做的是:1.根据线索提示找到宝藏所藏匿的地点;2.设
计一条切实可行的寻宝路线,能够取到宝藏;3.在寻宝的过程中老师会为各小组设置一些障碍,希望各小组能够提前做好预案,予以应对。接下来各小组就展开我们的寻宝之旅吧!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寻宝。展示环节由每组派代表到前面展示。结束语:评价学生寻宝活动
,恭喜取得宝藏的小组,并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努力,相互促进提高,一起去寻找人生道路上更美好的宝藏!五、教学反思学生在寻宝过程中第一小组的同学展示环节中,寻宝的路线设计的比较复杂难走,在上课过程中应给予及时说明,
引导学生找到一条更简单的路线,以备为后面讲解地形剖面图做铺垫,这也提示我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做出处理;此外本节课学生活动比较多,难以准确把握上课时间,因此严谨的教学过程、准确的时间观念和灵活的课堂把握能力对上好一堂课至
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