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1-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4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13.075 K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1-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1-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1-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1-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7)页,13.07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授课内容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课程标准课标要求:(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学情分析初一年

级上册的本课内容是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还未认知大洲、大陆和大洋的概念,七大洲、四大洋还未建立空间分布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弱化相关概念强调,以现象和事例等直观性教学原则入手,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1、让学生通过感知认识地表形态是处于不断变化的;

2、对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相关活动设计,促进学生对“关键词”的把握,并让学生学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让学生体会山脉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相互关系,从而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3、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史发展的认知、科学兴趣的培养及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知道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部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找出“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找出出世界火山

、地震主要分布规律,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对照“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的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让学生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并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利用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解释教材中的一些现象;2、六大板块的分布;教学难点:1、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2、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

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读图观察、探究讨论、讲述法等。课前准备1、自制多媒体课件2、自制教具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第一探:地表形态的变化海陆第二探:大陆漂移假说简单对话,视频导

入,看完后,今天老师也将带领大家进行一场时光的探索旅程,去探索科学家们发现的秘密。出发前,大家要清楚我们的探索目标。过渡:同学们,有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沧海桑田大家都听过吧,或许我们每个人理解的沧海桑田不一样,接下来请同学们

根据自己对沧海桑田的理解阅读教材P40-41活动部分,在探索清单上列举出地表形态变化的事例。过渡:通过我们的第一探,我们感受到地表形态是在变化的。那究竟是什么力量造成地表形态的变化呢?经过科学家长期的探索,有一个说法最具代表性?这个说法到底说了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进行初步的第二探。探索清观看

视频。清楚探索进行探索之旅。清楚任务感知地表形态的变化。完成第一探的内容。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1内容找假说观点,完成任务清单内容。学生初步完成第二探。利用视频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科学的神秘。发挥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重点突破第三探:板块构造学说(重难点突破)单:1、这位伟大的科

学家是。2、他提出了假说。3、他提出假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勾画在书上)?4、请利用地图册P19页相关内容找出支持这个假说猜想的证据:过渡: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初探成果我们来展示一下。出示魏格纳动画,问:他会有什么疑问?根据他的疑问他大胆的提出了什么猜测?最后他正式提出了自己的学说叫什么?通过我们刚才

积极的探索,我们进一步知道地表形态的确是在不断变化。可是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巨大的岩石层一旦在海学生展示探索成果。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神奇。产生学习矛盾,进一步完成下一个探索任务。学会整合知识进一步检测学生探索能力,利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探索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对科学的发现有初步的感知。

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教师行为教师行为探索清单(重点突破)教师行为难点突破洋中会沉入大海,而魏格纳假说中提到的“漂移”,并没有解释是什么力量使它发生“漂移”的,接下来我们将揭开这个神秘力量的面纱。过渡:通过人类不断的研究,终于提出一个新的学说来支撑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它就是我们

的第三探过渡:阅读教材P42页,找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拼合而成。(2)板块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中。(3)在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观点剖析:观点中的将全

球分为六大板块是哪六大板块?设置一个六大板块的拼图游戏。读P43页图2-55,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观察阅读教材P42页:学生探索,看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拼合而成。并勾画出板块构造学说所有观点。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完成六大板块的拼接,并记住板块名称。完成任务清单内容通过游戏熟记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划分即可。并清楚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小组讨论。学生:找图、思考。让学生直观感受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中发现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相互监督能力。激发思考

。第四探:火山与地震教师行为板块的主要主要运动方式有哪两种?找图能手:阅读地图册第一页世界地形图,请找出主要山脉带: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系。思考:这些高大的山脉和六大板块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过渡:神秘的力量我们已经找到,现在是同学们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了。我们都知道火山和地震

对人类是极大的灾难。我们能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它们呢?看同学们的了。请各位探索能手完成探索清单第四探:(1)找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在教材P44页图2-56中标注出来),这些火山地震带与板块的运动有何学生活动:读图完成任务清单。完成

探索问题。知道我国的地震时事情况。探索结束通过找图发现六大板块与山脉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所学解释生活中发生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的可贵。对同学们进行防灾教育。具有防灾意

识。关系?(2)找到日本、印度尼西亚,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拓展讲述:看一看中国的位置,会发现我们国家在这两大地震带之间,使得我国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例如:四川九寨沟、汶川等地震的发生。出示地震图片和警报声,看学生第一反应,对学生进行防灾教育。课后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同学们应该认识到地球自诞生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今天的海陆分布及其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一幕。也知道科学家对地球的探索从未停止,我们用所见所学去发现

生活的神奇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老师的引导对知识进行回忆。让学生养成探索思考的好习惯。第一探沧海桑田变迁板书设计喜马拉雅山海陆台湾海峡第二探大陆漂移假说第三探板块构造学说第四探(火山与地震)教学反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